本网讯(记者沈竹士) 昨天上午10时左右,一辆宝马轿车在威海路往成都路方向跨越黄实线行驶。电子警察自动识别出了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抓拍下了图片和一段视频,提取宝马车的车牌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推送到了静安公安分局投入运作不到24小时的交警勤务指挥平台的大屏幕上。民警完成一连串信息的审核后,对该宝马车开出了交通违法罚单。截至昨天17时,该交警勤务指挥平台共抓取涉嫌交通违法行为超过500起。
静安交警支队副支队长仓定骏介绍,静安公安分局和运营商 (中国电信) 共建大数据智能识别系统,用以自动识别并抓拍、推送违法车辆信息。目前该系统已在静安区2个重要路口开始试点。
电子警察何以能识别违法情形?因为有大数据。系统模拟路口交通流量情况,建立了100多种参数,一些特殊情况即被系统识别为异常数据。比如,路口拥堵就是一种异常数据,一旦发生,电子警察就会将监控画面放大,推送到指挥平台,从而调配一线警力及时到现场疏导。
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往往会跨越道路上的各种标志标线,这也会成为一种典型的异常数据。以威海路成都北路路口为例,能识别的交通违法行为包括逆行、实线变道、机动车滞留网格线、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经民警审核后,系统自动抓取的违法信息将作为处罚依据。
不仅仅是交警电子警察具备这种能力,“大数据”将调配给包括治安探头在内、覆盖整个静安区的2000多个公安管理的监控探头。这些探头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岗段布置了约70个探头,视频巡逻民警每隔30分钟就要巡逻一遍。二、三级岗段则每1-2小时巡逻一次。
“大数据”不仅仅用来开罚单。静安公安正依托这套系统,建设现代化的交通管理机制,实现与服务民生人本化的深层次融合。如针对需求较大的实时路况和停车信息,该系统将通过手机客户端、PC端、商圈停车牌、车载讯息等多渠道提供信息,引导人们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和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