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里一处山涧中有个采用音控技术的互动瀑布,瀑布的水量会随着路人发出的声响产生变化。(江苏省园博会供图)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在第九届江苏省园博会的13座城市园中,有一座展园,既能还原苏州古典园林的精华所在,又能让人从中读出丝丝现代之意。这就是紧邻主展馆、有着“小筑春深”美名的苏州园。园博会开幕以来,苏州园每天游人如织,当仁不让地成为园博园中最靓丽的风景之一。
把游客和景色巧妙融合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美誉。苏州古典园林,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兴旺鼎盛于明清,多以私家园林为主。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170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60多处。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此次园博园内的苏州园,不仅继承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经典造景手法,还运用现代造园技术,营造出情趣多变、景象万千的景观感受。
走进苏州园,只见一条小河将空间一分为二。河上有两座小桥,一曲一直,东边的名曰揽胜桥,西边的叫涉趣桥。过桥后,只见一带矮墙逶迤,迎面照墙青砖上有我国已故古建筑泰斗罗哲文老先生所题的“小筑春深”四字,点明了全园“寒生秋静星光冷,小筑春深花影重”的意境。
穿过入园洞门便是翠竹院。它汲取了留园空间处理的精华,通过景墙围合、穿插出多个变化丰富的园林空间,从视觉上扩大了游览空间。景墙上配以苏州古典园林特有的花窗、景窗、长窗等,以丰富墙面变化。在传统的苏州园林中,长廊白墙之上都会以各式花窗来增添景观,达到小中见大、移步换景的妙处。
作为苏州园的设计方,苏州园林设计院院长贺凤春告诉记者,全园以“山水园林、生活园林、科技园林”为创意理念,继承苏州古典园林造园思想的同时,运用现代造园材料和工艺,着力表现苏州古典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之神韵,力求达到以现代园林之形传古典园林之神的展示目的。
翠竹院外,一边是镜墙,一边是水院。很多游客情不自禁停下脚步欣喜地看着镜中的景和自己。在整个苏州园,类似的镜面运用就有三处,贺凤春告诉记者,采取镜面设计,不仅扩大了景深,增加了空间层次,更是把游客和景色巧妙地融合起来:“在镜墙面前,人不仅是看景的,也自然而然融入到了景中,起到了很好的互动效果。”
形似背后蕴藏着新元素
沐春堂是苏州园的主体建筑,其外形虽为传统苏式景观建筑,但主要构件用现代钢架结构代替传统木构框架,屋面也以金属瓦代替传统小青瓦,仅小木装修构件采用传统木构件制作。在沐春堂后的一处山涧中,还有一个采用音控技术的互动瀑布。瀑布的水量会随着路人发出的声响产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每天不绝于耳的击掌声、喝彩声。
据贺凤春介绍,在对苏州园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团队本着传承发扬苏州古典园林内涵的态度,并没有对造园主旨、山水格局、造景手法、建筑风貌等进行改动,但在材料选取、植物种植乃至景墙设计上,都做了较为新颖的探索实践。“比如在植物的种植上,在沿袭古典园林植物文化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植物的生态性与季相变化、色彩视觉的结合。园内的水池循环采用草坡入水的生态驳岸,在岸边种植水生植物,在水中设计沉水植物,营造完整水下生态系统,以便完成水体的自我净化。园周山坡满植杜鹃和多种开花地被,打破了传统园林素淡的感觉,而以丰富多彩的植物衬亮花园。在表现手法上,庭院设计以不同变幻的景墙围合空间,而景墙设计则更为简洁,更加注重在空间尺度、互动参与、文化体验等方面与‘园林生活’的融合。”贺凤春说。
在贺凤春看来,我国古典园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几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精品,但发展至今,其服务对象、功能要求、用地规模以及建造技术均已相继发生改变。为了适应新发展,设计师们尝试着在有限的空间里用现代化设施和造园技法,既传承古典园林的精髓,又营造充满诗情画意的现代写意园林。
“我们设计这个苏州园,并不想让它看上去是一成不变的百分百古典园林,而是想让观众在感觉到形似的同时,细细体味那些蕴藏其中的新元素。毕竟,时代在进步,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欣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面对新空间、新需求,如何做好新时期苏州园林的再创作,使其生命能够永远长青,才是最需要研究的。”贺凤春说。
文汇报记者 王星 驻苏记者 吴跃龙 (本报吴中5月3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