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李静
楼下12户居民“集体”违章搭建长达12年,受影响的楼上居民张明(化名)一直通过不同渠道投诉。本月,这批违建将基本拆除完毕,消除安全隐患,还原住宅楼原貌。这桩“压舱底”的信访案在信访、城管、房管、街道等多部门合力之下被“拆除”。案清事明之后,信访人张明卸去多年的愁容,绽开笑颜。
日前,上海市委信访工作专项督查三组赴虹口区开展“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专项督查工作,上述信访案件是重点督查内容之一。这一信访案件为何12年久拖未决?处理程序合法合规吗? 信访人对现在的处理结果满意吗?基层信访工作机制如何运转?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信访问题解决力度如何? 这些都是督查组关注的重中之重。
信访人12年持续投诉楼下违章搭建
张明居住在某弄临街楼房的302室,底楼是一排临街门面房。小区2004年竣工后,二楼住户开始陆续在相连的一楼店铺房顶搭建各种小房子、阳光房等违建。住在三楼的居民反映很强烈:楼体安全会受影响,自家财物安全受到威胁,楼上居民丢下的杂物累积在违建顶上形成了卫生隐患……
2005年开始,张明在与楼下202室邻居抗议无果的情况下,开始向小区物业公司、业委会、居委会、街道等相关部门投诉,反映202室业主在一楼商业裙房屋顶上搭建违法建筑,将原来的三室二厅分隔成三套一室一厅出租给三户人家,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物业公司上门实地勘查并做了记录;此后,共十余次向202室业主开具《违法建筑整改通知书》,并抄告所在的街道房地办,但房管部门却一直未立案查处,202室业主也以各种理由拒不整改。
2013年1月起,张明多次致电“12345”市民服务热线投诉,街道房地办于2015年7月向202室业主发出《居住房屋违规租赁责令改正通知书》,并对存在违法搭建的房屋进行了“注记”(限制房产交易),但仍未启动拆除违建的执法程序。
今年1月25日,张明又给市领导写信投诉该事,市信访办将该信访件转到区信访办并列入督办;1月29日,区信访办将该事项函告区城管执法局;2月 5日,虹口城管局江湾中队到202室现场查看,证实202室违法搭建达31平方米后立案,随后电话反馈给张明。不仅如此,城管队还发现,这一层竟有12户居民存在类似违建情况,继而扩大了执法范围,于7月一并开具《限期拆除违法建筑事先告知书》,8月开具《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决定书》。
城管、街道、居委会等部门联手向违建业主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并组织人手协助他们拆违建、恢复房屋原貌。最终,这12户居民都同意配合拆违,现在还有一户违建正在拆除中,其余均已完成。
多元调解方式践行案清事明标准
虹口区是典型的老城区,人口密度大,旧区面积大,近年的城市更新中,每年动迁居民超过5000户,拆迁类信访占群众信访事项的94%,老城区违章搭建问题也较严重。虹口区今年重点推进“五违”整治工作,今年初至5月底,共拆除16万平方米违建。“对新建违建‘零容忍’,对存量违建加大立案力度。”虹口区城管执法局负责人斩钉截铁地说。
那么,为何对张明的信访诉求迟迟未予以妥善处理? 督导组在查看违建整改现场、约见信访人、检查案件卷宗后,首先就此发问。
虹口区相关部门回应称,违建存在时间过久,情况复杂,其中202室业主常居福建,联系不上;立案等处理程序上确实存在不当之处,2016年1月 15日起,拆违职能部门由房管变更为城管,两部门在工作移交过程中衔接不够,未能形成合力,今后将就此做出整改。
其实,近年来,虹口区已经逐渐认识到“聚力”对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虹口区信访办有33家签约部门,合力处理各类信访案件,建立“信访联合接待大厅”,对信访案件“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对于久拖不决的“压舱底”积案,虹口区努力践行案清事明工作标准,想了不少招儿,广邀民间调解达人、信访条线“老法师”、律师等专业人士参与,建立多元调解机制。
蒋荣是信访行业的“老法师”之一、虹口区信访办原主任,2011年退休后在区里支持下成立“老蒋化解工作室”,专攻旧改类信访纠纷。每周四,他在区信访办“坐堂”,8点半开始会面,信访人6点半就开始排队等他。他协助联络旧改征收部门、动迁公司、街道、房管部门、司法局、法院等部门,帮群众寻求诉求解决的适当之道,合情合理合法,取得群众的信任。现在,他开始带教徒弟,培养后生力量,壮大调解员的队伍。
另据了解,市委专项督查组另外三个小组近日分赴本市杨浦、静安、嘉定、松江、金山、奉贤等六区督查,实地查看现场、约谈信访人、检查工作台账、查阅相关资料、听取工作汇报等,督查重点信访事项处理情况,努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