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ATP1000上海网球大师赛日前举行,从首个公众开放日到周末的决赛,非遗项目微缩古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人王震华在非遗展示厅忙得不可开交。在他的微缩北京天坛祈年殿模型前,每天迎来众多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国家博物馆、木雕博物馆等机构也闻讯而来,各专业机构的收藏意向让王震华充满惊喜。
“国际元素”扎推的网球大师赛受到各方瞩目,上海本土的“非遗”项目也获得了不可多得的展示平台。自2012年以来,莘庄钩针编结、马桥手狮舞、颛桥剪纸、七宝皮影等多个非遗项目在赛场内外亮相,之后,这些项目逐步走向国际,展现了“活态传承”的能量。
微缩建筑展现鲁班工艺
在“春申微世界”展示厅内,一座按天坛祈年殿原样等比例缩小81倍而建的微缩版黑檀木模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座高约0.5米、最大直径超过0.8米的微缩古建筑几乎每个细节都与天坛相同,窗户与门等都可以推开“使用”。揭开顶部,天坛的内部结构也一览无遗,全方位展现了古建筑的魅力。
作者王震华介绍,该模型的所有结构采用中国传统榫卯结合古建筑方式拼接而成,不用一滴胶水粘合,包括每扇手指大小的殿门都可分拆为8个更小的零件,所有7108个零件都用燕尾槽连接,燕尾槽最小尺寸仅为1.5毫米,所有零件装配成74个大部件,再由大部件装配为整台模型,做到了全装配、全拆卸。
王震华曾任机械工程师,退休后对木工进行潜心研究,天坛模型成了第一个尝试,他按照梁思成古建筑营造法推算出了所需的零配件,从设计图纸、打磨零件直至装配完成,历经10万多道工序,耗时5年。
王震华5年之前开始动手,不断尝试失传的建筑微缩营造技艺,一共试了4套,最终突破了微型鲁班锁定位和结构锁定的难点,实现了可复制性极强的建筑微缩模式。
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该作品获得了金奖。这对“门外汉”王震华来说是激励也是肯定,“工匠精神需要传承,失传已久的技艺终于得以找回。”
让非遗活在人们视线中
小有名气之后曾有商人对微缩天坛开出不菲的价格,但王震华都拒绝了。“只有活在人们视线中的非遗,才有可能传承。”王震华的微缩作品从被闵行区文广局发现到列入保护仅仅只有三个月,这也让他感到幸运和感恩,“今后我的作品都将免费在博物馆中展示,这是目前最安心的做法。”
这其中,闵行区非遗保护中心专家组组长张乃清出了不少点子,甚至“微缩古建筑营造技艺”这一非遗名称都是他起的。曾亲历过不少非遗的辉煌和没落,张乃清深知非遗保护的艰辛,他与政府主管部门的想法一致:要想办法让非遗“活态传承”。
2005年前后,闵行区曾开展了一次非遗普查。张乃清去莘庄调查曾经的“钩花”高手们的下落,结果令人失望,当地人说,已经没有这样的人了。他觉得不可思议,根据1984年上海县花边产品收发量统计,仅莘庄镇、莘庄乡就分别有2万、8万人钩编花边,人称“十万织女”,但一夜之间,曾经用于服饰的莘庄钩编仿佛失去了“光彩”,织女们也不再需要依靠钩编养家糊口。
终于,2007年,莘庄钩针编结进入了上海首批非遗名录,当年的织女们则被请到莘庄镇文化活动中心,成了莘庄钩针编结坊的主力成员。张乃清欣喜地看到,通过一系列文化平台的传播,莘庄钩针编结已经从服饰走向了工艺品,向产业化慢慢靠拢。
更多传人争取亮相机会
莘庄钩针编结坊的阿姨们曾做过一件镂空女装,被人以100元买走。不久之后,网络上就出现了类似的手工钩编上衣,售价翻了10倍。阿姨们为此有些沮丧,也开始顿悟:“手工作品有自己的市场,但也要有自己的展示平台。”
马桥手狮舞艺堂、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七宝皮影艺术馆、颛桥剪纸大观园等多个非遗传承基地也发出过同样的呼吁。
“我们区里共有3个国家级、13个市级非遗项目,活态传承的思路被很多责任单位认可,大家都在争取给非遗更多的亮相机会。”张乃清说。
在地铁5号线颛桥站,市级非遗项目颛桥剪纸作品被用作地铁站台的装饰,网友赞之为最美地铁站台之一。马桥镇在2009年组织马桥手狮舞表演队远赴韩国演出。2012年,喀什上海文化周在新疆喀什举办,国家级非遗民族乐器制作技艺代表上海前往展示。此外,颛桥剪纸、莘庄钩针编结、七宝皮影戏、马桥手狮舞、江川鲤鱼跳龙门等在各级非遗展示大赛中屡获大奖,其中颛桥剪纸覆盖面已达2000多人,更多从事非遗项目的新生代开始涌现。
在青浦区的车间内,王震华的儿子王成已开始尝试微缩模型的制作,作为传承人他还需要吃5年的“萝卜干饭”,对于这样厚积薄发的项目,闵行区还加大了扶持力度,争取让每个项目都有传承的空间。
“闵行区一直在挖掘相应的民间艺人,也在搭建各种活动的平台供他们进行展示。”闵行区文广局副局长万萍表示,最近该区又对潜在的非遗项目进行资金扶持,另外对传承人也有相应的培训,要让更多非遗技艺在国际平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