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讯 (记者徐晶卉)就在8月底,华为云又一次紧急升级,完成了“三级跳”。
8月28日,任正非签发了一份“关于Cloud BU组织变动的通知”,宣布重量级组织架构调整,Cloud BU迁移至华为集团下,升为一级部门,并获得更大的业务自主权,地位已经仅次于华为三大业务BG。
这大概是华为迄今为止升级最快的部门了——今年3月,华为刚刚宣布成立Cloud BU,从成立到二级部门再到一级部门,Cloud BU仅用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三级跳”。这么时不我待,背后究竟是什么重要时机?
突然发力背后的玄机
如果单看云计算,华为进入的时间不算晚。早在2010年,华为就高调发布了云计算战略及其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启动了“云帆计划2011”。但相对于其他企业,前几年华为在云计算领域仅仅是“参与”,谈不上“竞争”。
但今年的环境变了。任正非曾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当前4K/2K/4G和企业政府对云服务的需求,使网络及数据中心出现了战略机会。华为要敢于在这个机会窗开启的时期,聚集力量,密集投资,饱和攻击。扑上去,撕开它。”
选择今年发力,时机十分微妙。小i机器人CEO朱频频告诉记者,今年看起来是人工智能(AI)元年,但人工智能激活的是大数据,大数据又激活了云计算,把云计算变成了完全被接受的、新的IT架构,并促进了云服务的新一轮大发展。
“云服务走到今天从人云亦云,应该走到价值创造阶段了。“华为Cloud BU加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表示,今天小微企业一开始运作就会选择公有云服务,要么亚马逊云,要么微软云,还有部分在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都在云上,但走到今天,大企业、中型企业和政府向公有云迈进路程刚刚开始,“对于我们来讲这场商业旅程也是刚刚拉开帷幕。”
但是,云服务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根据IDC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公有云IaaS(基础架构即服务)市场总容量为100亿元人民币,份额排名前四的厂商分别是阿里云、中国电信、腾讯云、金山云,而华为的份额却仍然很小。对于华为来说,快速迈过分水岭,做大市场份额,时不我待。
根据IDC的预估,到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收入规模将达到1410亿美元,比2016年的700亿美元市场规模翻倍。有分析人士称,云服务市场的竞争还有2到3年的窗口期,因此今年各大企业都在加足马力投入布局。上述分析人士称,中国公有云IaaS格局还未定,公共云还未成气候,对于华为来说,还有机会。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轮值CEO郭平认为,云成为智能社会的重要基石,由于投资的规模效应和新技术发展的马太效应,云必然会走向集中化,但目前市场机会仍然很大。
3年赶超阿里云?
在这两天举行的HUAWEI CONNECT 2017上,华为一口气发布了多个云服务战略。比如,发布了面向企业客户的人工智能云服务——企业智能(EI)服务;发布了企业服务云化转型战略,未来5年投资5亿美元来建设服务能力;发布了“联接+云”的数字化转型双引擎战略,并推出了基于智联万物理念的企业网络解决方案,等等。集中轰炸式的战略发布背后,是华为奋起直追的决心。
华为内部人士透露,公司云计算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华为IT产业将为华为贡献超过100亿美元。而今年年初,今年年初,华为高管也曾放言:“华为公有云,必须三年超过阿里云;未来全球五朵云,华为居其一。”
“在公有云这件事上,我们一定成为未来中国最主要玩者之一。我们在中国做不成功,我在全球不可能成功。”郑叶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回应表示,“我们目标一旦确定,我们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和投入,这在华为从来不犹豫。”
郭平表示,“华为云的商业模式,我们选择的是靠技术变现,这是和互联网公司的最大区别。华为只提供技术和服务,帮助用户做数据变现,负责运营的伙伴决定运营模式。”
从赶超路径来看,华为把云客户的目标更多地放在了大企业和政府身上,直接抢夺最肥美的蛋糕,而不像阿里云一样从小客户做起。郑叶来认为,在竞争的过程中,华为给自己拦了一条“红线”。他告诉记者,很多政府企业人对使用云的顾虑,主要集中在三点,终端用户的隐私保护、持续稳定云服务基础设施和服务,以及值得信赖合作伙伴,“华为的红线是,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包括不用技术手段非法获取客户数据、不将客户数据进行商业变现、用自己云计算和大数据积累跟客户一起发挥数据的价值,我们的优势就是在技术和制度上更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