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现场,一名小观众被展品吸引,弯下腰细细探究。本报记者周渊摄
■本报驻京记者 周渊
秦始皇陵著名的跪射俑、文官俑,“颜值”奇高、通体鎏金的长信宫灯,再次“返京”的海昏侯墓出土马蹄金,充分诠释汉代“事死如事生”的金缕玉衣、玉覆面……17日起至11月底,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秦汉文明”展将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170件组300多件国之珍宝将全面呈现秦汉时期中国的辉煌发展。
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黄振春在日前举行的记者会上介绍,此次展览以学术为基础,基本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关秦汉时期的重要考古成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300多件展品中,国家一级文物的数量占45%,其中包括明星文物“皇后之玺”玉印、长信宫灯、纸地图、“滇王之印”金印、“西王母”陶座青铜摇钱树等。“有不少‘压箱底’宝贝,比如长信宫灯作为‘镇馆之宝’,多年未曾离开过河北博物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王军补充道。
今年4月,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帝国时代:中国古代秦汉文明”展追溯了“中国何以成为中国”以及中国两千年以来开放包容的心态,曾引起广泛关注。此次国家博物馆的同名展有何新意? 据策展人单月英介绍,本次展览围绕秦汉时期“开创”“变革”“奠基”“繁荣”“多元”“开放”“厚重”的时代特点,从内容设计到文物甄选都呈现全新的面貌。直面国内观众,其中一部分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归国的“明星文物”,如兵马俑、金缕玉衣等;二是海昏侯墓和大云山江都王陵等地出土的最新考古成果,如海昏侯墓出土的马蹄金等,此外还有各地秦汉文明相关文物,展品涵盖了全国30余家文博机构的珍藏。
步入展厅,一组神态各异的秦兵马俑像引导观众遨游秦汉时代。全部展览由序厅、文治武功、长乐未央、事死如生、多元文化、丝路交通及尾声七部分构成,分别展示秦皇汉武开创的丰功伟绩、上层社会的生活、生死观、多元的灿烂文明、丝绸之路的开通以及域外文化交流等丰富内容。
除了耳熟能详的“明星文物”,单月英特别推荐了东汉“彩绘多枝陶灯”这类展现古人“脑洞”的文物。这件三层陶灯造型,其间分布着虎、鬣狗、羊、猴、兔和人物,承盘上还有各种形状的灯枝及羽人。“多枝陶灯在汉墓中有较多出土,代表着秦汉时期对神仙信仰的追求,在他们看来,灯可照亮通往神仙世界的路途,而羽人、神兽等则是引领者,表达了古人瑰丽的精神世界。”单月英介绍,此灯也是目前出土的多枝灯中体量最大者。
尾声部分压轴展出的“中国大宁”鎏金青铜镜,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刚刚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回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致辞中说道:“湖南长沙出土的汉代‘中国大宁’鎏金青铜镜,在铭文中就出现了‘中国’字样,反映了当时广阔疆域上的人民已视自己的祖国为‘中国’,这也是秦汉时代为后人留下的意义最为深远的文化遗产。”
(本报北京9月19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