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刘畅
10月18日是俄美《转让阿拉斯加条约》正式生效150周年的纪念日。1867年3月30日,沙皇俄国驻美公使与时任美国国务卿西沃德签署了该条约,美国政府以720万美元将超过15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收入囊中。
美国阿拉斯加历史学会网站消息显示,自今年3月30日起,华盛顿举行多场庆祝活动,相关活动持续到10月18日。也同样在这段时间里,俄罗斯国内也出现一些情绪上的波动。据《纽约时报》近日报道,俄外长拉夫罗夫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说:“出售阿拉斯加会激化俄国内一些情绪,不过这也是让民众意识到俄对开发北美大陆作出贡献的绝好机会。”
尽管一些俄罗斯民族主义者认为阿拉斯加应该回家了,但这并不占主流。塔斯社报道,普京在被问及是否有“收回”阿拉斯加的可能性时,大笑反问记者,“为什么你们想要阿拉斯加呢?俄罗斯在北极有广阔的领土,不需要再扩张了。”
美俄北极制衡的战略平衡点
事实上,普京云淡风轻的表态并不能掩盖近年来俄美北极博弈的紧张态势。在俄罗斯方面,北极地区一直是普京的战略重心之一。2014年12月1日,俄罗斯北极战略司令部正式运转,该司令部相当于俄罗斯的第五战区。乌克兰危机更是让俄罗斯面临国家战略防御的极大挑战,在“西望”无力之后,继续“北进”成为缓解战略压力的当然选择:2015年8月,俄向联合国递交申请,要求将120万平方公里的北极大陆架划入俄罗斯。
面对俄罗斯一系列强势动作,美国媒体大声疾呼:“美国在北极已经落后于俄罗斯等国”,“俄罗斯希望将北冰洋打造成新苏伊士运河,而美国甚至不在这场游戏中”。美国想要迎头赶上,阿拉斯加的地缘作用就愈发凸显,几乎成为美国制衡俄罗斯北极战略的重要平衡点。多年前,美国空军建设先驱米歇尔就曾警告:“当从俄国购入阿拉斯加后,美国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北极国家。阿拉斯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地区”。
在认识到阿拉斯加的价值以后,2013年5月,奥巴马政府颁布《北极地区国家战略》,将原先隶属太平洋司令部的阿拉斯加次级司令部转隶北方司令部,除了“威慑、侦测、阻止并清除阿拉斯加联合作战区内可能出现的威胁”之外,其主要目标还在于保护美国的北极利益。2015年,时任总统奥巴马前往阿拉斯加视察并发表演讲,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访问该地区的总统。
俄罗斯对此颇有微词。在早前出席国际北极论坛时,普京表示,美国在阿拉斯加部署导弹系统是“最紧迫的安全问题之一”,可能会破坏世界秩序的稳定。不仅如此,俄罗斯还作出事实回应:2017年5月3日,在纪念卫国战争72周年阅兵前夕,俄就派出两架图-95“熊”式轰炸机,飞行至阿拉斯加海岸附近对美实施侦察。在俄美北极博弈日渐升温的背景下,阿拉斯加再度成为焦点。
购买阿拉斯加曾被讥为“西沃德的浪费”
尽管阿拉斯加如今俨然成为战略热土,但如果把时间拉回到150年前,这块土地却是人见人厌的冰冷荒野,美俄之间的这笔买卖也被世人诟病良久。
阿拉斯加最早由俄罗斯探险家发现,1799年正式成为沙俄属地。俄罗斯人于1841年对其开发。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之后,沙俄统治者发现,该地区并不能为俄国带来太多收益,反而需要中央不断拨款。在英俄争霸的19世纪,围绕中亚和南亚的陆地争夺战让本就国库空虚的沙俄政府疲于应付,在此背景下的阿拉斯加可能连鸡肋都算不上。
1853年,东西伯利亚总督阿穆尔斯基致信沙皇称,俄国需要温暖的东欧平原,而非冰冷的荒野,他建议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以争取美国的支持来制衡英国。克里米亚战争失败之后,俄国的国际地位与战前判若云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国家开始改革,但是改革需要大量资金,迫于财政压力,卖掉阿拉斯加的提议再一次被提上日程。
在美国一边,尽管早已察觉到俄国有意出售阿拉斯加的意图,但当时舆论界和政界并未认识到其潜在价值,对购买阿拉斯加并不热心,加之美国内战的爆发使得这一问题被暂时搁置。内战结束后,奉行扩张主义信条的美国国务卿西沃德一心想把本国的疆域扩展到北极圈,对购买阿拉斯加抱有巨大的热情,并向美国政界和舆论界做了大量艰苦的说明工作,终于在1867年成功购买。
如今看来,当时被讥讽为“西沃德的浪费”的购买行为不仅是一笔精明的交易,还是美国从大陆扩张转向海洋扩张的重要战略行动。因为同样在1867年,美国还赶走了在墨西哥的法国势力、在多米尼加的西班牙殖民者,成功占领太平洋的中途岛,并对西印度群岛虎视眈眈,这预示着美国的海洋时代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