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刘畅
扔得了手榴弹,跳得了伞,弹得了吉他,打得了架子鼓,“脸书”和Instagram贴满了各种自拍:时而搞怪、时而软萌、时而清纯、时而性感……最近俄罗斯社交媒体被一位既知性又野性的美女刷屏,她不是模特,也非演员,而是俄罗斯新一任国防部发言人,年仅26岁的罗希亚娜·马尔科夫斯卡娅。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11月 15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宣布任命马尔科夫斯卡娅为国防部发言人。马尔科夫斯卡娅出生于1991年1月6日,来自远东地区的海参崴,毕业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新闻学院。
马尔科夫斯卡娅曾在海参崴的全俄国家广播公司工作,担任记者和新闻主播,2015年转职到国防部媒体俄罗斯“红星”电视台出任记者。“红星”电视台是俄罗斯国防部和军队的公关形象窗口,而绍伊古的这一任命也被看作是改善国防部公共形象的有意之举。
任命状一出,立刻在网上引起热议,在社交媒体上,马尔科夫斯卡娅被封为“国防部甜心”,甚至有网友打趣称,“快点把征兵地址甩过来,已经对参军跃跃欲试了,这可是超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马尔科夫斯卡娅一改人们对俄罗斯强力部门的刻板印象,也改变了人们对俄罗斯年轻女性的看法———“战斗民族”的女生一点都不“女汉子”,她们既爱红妆又爱武装。
俄罗斯 (苏联) 女兵是一个非常迷人的群体,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曾将她们奉为主角。老一辈的中国读者对苏联当代著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小说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肯定不陌生———一则发生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惊心动魄的女兵抗战故事。在瓦西里耶夫的笔下,五位女主角,有的魅力逼人,有的相貌平平,有的干瘪瘦小,有的活泼健壮。她们虽为军人,也爱美爱八卦,个性迥异,有血有肉,真实得就像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姑娘。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在 《战争中没有女性》一书中用这样动人的笔触描绘二战中的苏联女兵形象:“十五六岁的姑娘,人还没步枪高,三十五码的小脚穿着四十二码的鞋,那么沉重又那么丑陋。战场上的女孩依然爱美,却没有爱美的权利。这样的女兵有100万,她们都来自于普通家庭。”
战争不允许女兵保留飘逸的长发,自然也不会允许浓妆艳抹,甚至会抹去她们作为女性本身的性别特征,穿戴要和男性保持一致,对她们而言,战争中没有女性,只有苏联战士。这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审美的一种要求。
美国 Buzzfeed 网站曾做过一个“百年美丽:俄罗斯”的项目展现20世纪以来俄罗斯 (苏联) 女性的审美历史,也折射出社会百年历史的变迁。20世纪初,或许还遗留着帝国最后的荣光,俄罗斯女性喜欢雍容的妆容。十月革命以后,妇女解放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那时女性自我意识增强,因而更青睐浓重的眼妆,以及看上去略显颓废的模样。而到上世纪3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女性卸下厚重的浓妆,开始素颜,并使用头巾包头,仿佛随时可以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卫国战争前的40年代,奢华风开始流行,大胆的红唇和闪闪发光的配件成为苏联女性时尚的标志。但是这种奢华延续的时间并不长,战争的爆发让大批女性卸下红妆,穿上戎装,素颜和军帽成为当时的流行,而这也正是瓦西里耶夫所描绘的经典女兵形象。
战争胜利后,女性重回爱美的天性,并开始尝试一些有趣的新发型和更为多元化的妆容,看过上世纪70年代经典苏联影片 《办公室的故事》 的观众一定不会忘记,在莫斯科统计局严肃枯燥的机关氛围中,全局女性来到单位一起化妆的镜头,多样的妆容为单调的工作增加了一抹亮色。影片中人手一只的库班帽 (Kubanka) 也成为当时最为时尚的女性单品。
苏联解体以后,也许是对大国的轰然倒塌不知所措,90年代俄罗斯女性在妆容上也较为低调,重新回归自然。但是这种不适应感也只是转瞬即过,渐渐地,她们用富有光泽的唇妆和烟熏眼妆来迎接21世纪。如今,随着社交媒体的日益发达,俄罗斯女性无论是化妆风格还是着装品味都非常自信、大胆,甚至“热情如火”,“网红”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马尔科夫斯卡娅便是如此,翻开她的Instagram主页,几乎每张照片都时尚迷人,赢得网友数以千计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