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程:1979年10月生,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导。长期致力于高温结构长寿命安全保障理论与技术前沿研究。
科创感言:做学问要顶天立地,将论文写在工程应用中。
▲张显程在办公室查资料
“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记者眼前,刚届不惑之年的张显程,侃侃而谈对苏格拉底这句先哲名言的理解。
张显程的专业是机械工程,致力于构建高温装备长寿命安全保障体系,成果应用于航空、航天部件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取得了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他的愿望是退休之后,可以指着天上的飞机告诉儿孙:“这上面的某个部件曾有我的贡献。”
今天,他荣获2018年度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
张显程似乎从来不缺少光环,除了刚刚获得的“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奖”,他先后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青年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人才计划。这是因为他的每一项研究都是国家所急需。
“要确保飞机的飞行安全,首先得有一套精准的关键部件寿命设计方法。”张显程说,比如发动机里的涡轮盘等都属于“限寿件”,如果设计和评定方法不精确,就可能导致灾难性事故,而我国在这方面比较滞后,自己的研究之所以如此受重视,正是因为契合了国家的重大需求。
这些看似工程中的问题,其实蕴含着对材料学、力学甚至化学等基础科学的深刻理解。“我本科基础很差,研究生时遇到南京工业大学的巩建鸣教授和涂善东教授,有幸进入当时中国化工过程机械领域顶尖的研究组。”张显程说,正是在那段时间,导师们让他领略了科学之美,开启了他的科研人生之路。
2013年,在张显程的极力推动下,华东理工大学与中国航发商发公司共建“航空发动机寿命预测联合创新中心”,由他担任中心主任。过去六年,他带领团队致力于发动机关键部件长寿命设计与制造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我们开发的部件寿命设计、评定方法,与商发公司的强度设计部门实现了对接,表面强化等系列技术与装备进入了中试阶段。”他觉得,只有研究得以真正落地应用,才算发挥了价值。
“做学问一定要顶天立地”,这句话一直影响着张显程。他说,这是自己的博士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反复强调并一生践行的座右铭。所谓“顶天”,就是要将基础研究做扎实;所谓“立地”,则是将科研成果落到应用。张显程举了几个例子,其中一个是他的博士论文,提出了热障涂层成形过程中的残余应力闭合解,被后续研究者引为“张模型”,成为高温热障涂层优化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他也因此荣获了2011年国际焊接学会的“格莱让奖”。
与现在很多学生“掌上明珠”式的成长历程相比,张显程说自己是从小受挫长大的,“相对于那些人生起点非常高的年轻人,我总觉得没什么不可失去的,也因此没那么多纠结和苦闷。经历过低谷,很多事都不算事儿。”他对学生严苛要求的同时,也给予了哥哥般的呵护,让他们即便远离父母也能感受家的温暖。
作者:首席记者 许琦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任荃、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