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立德树人,这是摆在上海教育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昨天举行的上海市教育大会要求,必须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上海的教育改革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曾两度在PISA测试中夺冠的上海,更是让世界记住了上海青少年学子的优秀,对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实现的高位优质均衡印象深刻。从2014年起,上海开启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过去这些年,很多老百姓都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变化中感受改革带来的红利。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不管现代科技发展如何迅猛,知识获取如何便捷,有些教育的内容不仅快不得,反而要慢慢来,要坚持细水长流、润物无声。对“人心”的教育,便是如此。
因此,上海教育综改一路走来,始终紧扣的改革“靶心”就是“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要求。上海率先启动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打响了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把价值观的“盐”融入知识传授的“汤”里,着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如今沪上的很多高校,思政课让人耳目一新,学生上座率高了,听课抬头率高了,与之相应,学生对思政课的评教满意度也在节节攀升。
记得沪上一位思政名师曾分享过这样一幕:她所在的大学两年前推出一门新的思政选修课,人气颇高。好几次开课时,不仅校内的学生要提前占座,这门课还吸引了一群 “蹭听族”——隔壁中学的老师闻讯,也带着学生赶来听课。
这一方面说明,高校优质的思政资源已经产生溢出效应;从另一个角度看,打造“大思政”格局,基础教育也应紧紧跟进。尤其是在德育教育上,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这应当成为今天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自觉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思政工作要更卓有成效地开展,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大力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理念。在这方面,上海的探索已经开始,也已形成一些教育特色和亮点,今后要通过优化顶层设计,争取在“人心”的贯通培养上形成上海经验。
作者:樊丽萍
编辑:孙欣祺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