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家长充满了焦虑。刚成为小学生的圆圆不但座位被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角落,班上25个学生23个班干部,圆圆还成为没入选的之二。圆圆妈妈说:“我和她爸都是985毕业,这样的结果让我们很崩溃。”通过与老师沟通,圆圆也成了班干部,圆圆妈妈心里才轻松了,“比自己升职加薪还开心。”
学校根据学生能力和表现设置班干部,一方面能激发学生之间的比学赶帮热情;另一方面也能协助老师搞好班级管理。然而,令人疑惑不解的是,一个班级25个学生有23个班干部,真有这个必要吗?我看非也!一个班级按配置来讲,班长、小组长、课代表和委员充其量也不超过10个班干部,可到这个班级居然25个学生有23个班干部,这叫剩下2名非班干学生和家长情何以堪?
事实上,每到开学季,很多家长都要与老师疏通关系,其目的都是为了让老师对自己孩子格外关照。而老师面对方方面面的打招呼、找门路的说情者,常常也是左右为难和无可奈何。于是,就把调整座位往前、班上多提班干来回应这些打招呼、找门路的说情者,所以,圆圆妈妈也不甘心自己孩子非班干,通过与老师沟通,圆圆也成了班干部。
不可否认,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确实需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让孩子当班干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但是,一个班级人人都是班干部正常吗?且不说对学生在能力提升方面没有可比性,单就班干部的突出性和作用性也很难显现。 不难想象,在班上大家都一样,谁还能想到自己身份特殊,给不是班干的同学树标杆、作表率呢?更为重要的是,班上还有一位不是班干的同学,其自卑心理又有谁来疏解?尤其是在小学启蒙阶段,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我们成人如何引领和教导?确实显得至关重要。 所以,笔者认为,“25个学生23个班干部”实在没必要。老师选班干部一方面要 坚持“少而优、少而精”,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竞争上岗;另一方面,对没选上班干部的同学也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心理疏导,不让有心思的学生边缘化。 与此同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孩子思想工作,让其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力,把主要的心思和精力投入到提升自己能力和水平上去。要知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既不是家长的一厢情愿,也不是孩子们的“羡慕嫉妒恨”,而是要靠自己厚积薄发的真实能力和水平。否则,你的孩子永远都赶不上趟,输在起跑线上。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李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