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上海1.3万个居民住宅小区,绝大部分已实现了“封闭式管理”。在网上,大家还纷纷晒出了自己家小区的花式“出入法”:出入证、通行证、采购物资证等等。疫情当前,设立卡点开展体温检测、出入登记、掌握去向是最基本的,有的小区还规定每户出小区的人数、时间和频次。真的是管得很严了。
非常时期,非常之策。但是,小区封闭式管理,不是一封了事,也不仅是对出入人员履行严格登记手续这么简单的硬性“一刀切”可以解决的。小区的进出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要讲究方式方法,任何环节处理不好,就会产生新的抱怨,新的矛盾。比如,有的小区晚上十一点到早上五点不能进也不能出;有的小区业主出门不带卡,就要被“请”回家,居民不理解,就与社区管理人员发生争执;有的七八十岁的老人网购油啊米啊,也一律要求自己走过长长的小区一路蹒跚拎回家去;口罩紧缺时,为一天取几次快递就要多用一个口罩,让许多居民感到无奈。
其实,“宅”得日子越久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多。不因封闭管理而阻断社区浓浓的温情,既要封好,更要管好。
有网友建议一些较大的小区应该允许快递小哥与外卖人员进入。把东西送到家门口,也完全可以做到“隔门交货”。还有一些照料独居老人的外地保姆需要住家,企业复工后有的人确实需要正常进出上下班,因此管理上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封闭式管理,需要加入一些“柔性”的智慧。
封是形式,管是重点,怎么管得百姓满意,考验我们基层的治理智慧。把居民的需求考虑得更周到一些,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点,把百姓的“难处”想得更透一些,带着问题去管控,既在“严”字上下功夫、花力气,又要在 “活”字上体现人性化、科学化,两者兼得不容易,却是上海这座大都市里,居民们仰着脖子期待着基层干部去破解的一道题。
作者:晓彦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