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推迟了4个月的央视“3·15”晚会开播,曝光了多个案例,涉及多家企业。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连夜出击,对涉事企业展开调查。
“3·15”晚会走到第30个年头,每年都是一场“大阵仗”。晚会过后,几家欢喜几家愁,被点名的品牌自觉 “栽”了,没有被点名的企业暗暗松口气,祈祷明年不要上“榜”。但很多企业似乎都忘了“3·15”晚会的初衷——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关乎企业责任,也关乎法律底线。事实上,对企业和品牌最大的“杀伤力”,并非来自媒体的曝光,而恰恰是源于企业和品牌本身的名不符实,要么以次充好,守不住质量关;要么夸大其词,不诚信、不守规则……这些行为,理应受到相应惩戒或处罚。
企业、品牌、产品,要赢得消费者,首先离不开质量。质量是生命线,质量面前没有侥幸。应该说,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企业和品牌的产品质量已经有了很大提高。然而,汽车零部件质量、房地产装修质量、食品安全……昨晚这些被曝光的点,有些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在以往的“3·15”晚会上也“亮相”过,可还是有些企业没吸取同行的教训,没把产品质量当回事。这样的“害群之马”,惟有清除,才能维护好公平、阳光、完善的市场环境,助力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要赢得消费者,离不开企业的诚信。诚信为本,没了诚信寸步难行。这几年,“3·15”晚会更加关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消费模式,这些新经济企业、平台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巨大,但由于行业太新,平台上的一些企业往往会有不诚信行为,甚至有个别不法商家利用平台钻空子干违法勾当,这时候,平台就要本着诚信的态度,守住诚信的底线,坚决把一切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商家和行为挡在“门”外。也只有这样,企业和品牌才能走得更好、更远,消费者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障。
希望有一天,当各家品牌坐等“3·15”晚会开场时,都能够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对自己的服务诚信有信心,不再害怕任何的暗访和曝光。到那时,“3·15”晚会也就算真正完成了使命。
作者:徐晶卉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