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斯拉速度”正成为常态的上海,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图源:视觉中国
新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大力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刻展现了党中央保护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更好地生存发展的坚定意志,为各类市场主体注入了巨大信心,为中国经济逆势飞扬增添强大动力。
何谓“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上从事生产和交易活动的组织和个人。据统计,截至去年底,我国各类市场主体已有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这些数量庞大的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我国经济二季度企稳回升、由负转正,可以说,各类市场主体的“满血复活”功不可没。因此,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保护好市场主体,首先要了解市场主体,摸清问题所在。出口转内销“卡”在哪里?补链强链难在何处?如何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唯有“走下去”,深入企业,与企业家、创业者、经营者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才能全面了解实情。从这个意义上讲,“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不仅是认识论,更是方法论。
保市场主体,要坚持精准施策理念。市场主体是多元的,有国企、民企、外企、港澳台资企业、个体户等等,所在的行业不尽相同,所处的境况也不尽相同,有需要减费、免租、融资的,有需要订单、销售渠道的,有需要转型升级的。因此,纾困惠企的“政策礼包”也需因企而异、量体裁衣,通过个性化、精准化服务,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把人、财、物用在刀刃上,发挥最大效益。
目前,上海有中小企业总数40.9万户,吸纳从业人员740多万,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最关键的市场主体。近日,上海再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22条政策,对已到期但深受企业欢迎的减免社保、降低电价等政策“延期”;针对旅行社、网吧等特殊行业,在支持力度上“加码”;还在此前“惠企28条”的基础上“创设”了一些新政策。正是这些极具针对性的“精准滴灌”措施,为各类市场主体持续恢复活力,提供了有效保障。
保市场主体,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而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实际上,优化营商环境,归根结底是为了给市场主体解决实际问题,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在“特斯拉速度”正成为常态的上海,营商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当然,目前营商环境仍然存在短板。比如,企业负担仍需降低,产权保护仍需加强等等。所幸的是,上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当好“店小二”,是坚定不移的。7月27日,世界银行发布报告,在点赞上海优异的营商环境的同时,报告强调“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的背景下,营商环境改革也是推动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手段”。
值得重视的是,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保市场主体,在“保护”的基础上,尤其需在“激发”活力上下功夫,以更加“包容审慎”的政策帮助企业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
风物长宜放眼量。“青山”在,希望就在。市场主体越有活力,经济发展就越有动力。千方百计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想方设法把企业家精神弘扬好,中国经济没有过不去的坎。
作者:杨逸淇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