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同一张蓝图”下,力争下好“同一盘棋”。摄影:范家乐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来,最有获得感的当属长三角人。
随着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通车,上海的“一小时经济圈”扩容;结合“一网通办”,长三角地区全部41个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比起这些民生红利,更多的制度红利也在悄然释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成立,上海青浦区、江苏苏州吴江区和浙江嘉兴嘉善县,“三家人”变成“一家人”;在一体化制度的创新试验田上,从生态保护到执法监管,联防联治的制度破题已然开始。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在“同一张蓝图”下,力争下好“同一盘棋”:紧扣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四手联弹谱写出一体化的新篇章。
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
立足新形势,抢抓新机遇,下好先手棋,打造增长极,由沪苏浙皖41座城市加盟的长三角“朋友圈”,如何更好发力、形成合力,释放一体化的更大红利?专家认为,上海要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以长三角的畅通循环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这片热土将迸发新一轮的“热力”。
打破行政壁垒,让各种创新要素在更大范围“动”起来
这两天,很多上海的老百姓跟随着市领导们到近邻“串门”的消息,捕捉到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最新动向:在浙江嘉兴,风景秀美的祥符荡正在努力打造科创绿谷和创新引擎;在江苏吴江,“创新湖区” “乐居之城”的建设又有新进展,而在南通,当地正加快打造 “城市客厅”“南通外滩”……
从这些新冒出来的“热点”中,人们对长三角一体化的“热度”有了更感性的认知,对未来有了更多憧憬。
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全力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落实,在不少学者看来,当前,必须牢牢抓住“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是目前中国经济整体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2019年,长三角经济总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这里大大小小41座城市,没有一个是弱的,大家都表现得可圈可点,但仔细分析,每个城市离实现最优配置、释放最大经济动能和更多民生福祉,又都还有距离。”按照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希哲教授的看法,共建一个 “朋友圈”后,一体化表现为共融,而要真正“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形势,必须以审时度势的眼光,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单个城市的实力再强,始终无法代表一个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因为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全球竞争已步入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团体竞争。”也正因此,要更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长三角一体化将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
不少学者认为,在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基础上,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成效,要有新内涵,新抓手。如何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壁垒,让各种创新要素在更大范围流动,实现最优配置,以一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一道必答题。
彭希哲仍以人才为例剖析这一点。长三角不仅是江南的“鱼米之乡”,地缘相近,文化相亲,而且科技资源、高等教育资源在这里高度集聚,对创新人才具有独特的吸附力。
在长三角,不少城市为了谋求未来更好的发展,都在积极储备人才。“这样一来,有的城市综合实力略胜一筹,人才吸附力强,形成高配,而有的城市则无形中成为洼地。”按照彭希哲的理解,与其每家蓄水,不如整合力量,打造一个更大的人才蓄水池。比如,为鼓励更多人才在长三角“动”起来,进一步整合区域的人才资源,实现人尽其用,可以在更高层面做出新的顶层设计。比如,通过打造长三角人才通用证书等方式,让一方的人才打破户籍、地域等制约,实现多方共享。
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做大、分好“蛋糕”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不仅要提速,更要提质,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于沪苏浙皖而言,在知己知彼中资源互补、各展所长,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意味着要找准发力点,实现新突破。
疫情之下,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一批新业态正加速迭代,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有抢抓战略机遇的意识。”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殷德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和经济体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竞争格局日趋激烈。数据显示,中国保持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地位,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突破31万亿元,就业人数占比近25%。
在长三角,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要素,以数字技术和现代信息网络为支撑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激发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同时,也为人民群众创造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数字化生活。这里不仅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也涌现了拼多多、哔哩哔哩等一批在线经济“新势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将长三角数字经济的优势概括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度高、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且规模庞大的优势,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优势”。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
“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上海布局芯片产业,发展在线新经济,杭州发展电商产业带,南京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电子信息制造业,合肥打造中科院科技集群……整体来看,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数字经济发展各具特色,一个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殷德生说。
携手做好赋能文章,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体化不仅是打破行政壁垒、凝聚更强合力的关键举措,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路径。”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结合手头的调研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抓手和载体,促进区域间形成合理的分工体系,需要进一步做大和分好“蛋糕”。
按照多位学者的看法,进一步解决区域内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将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方案的落地而“求解”。
“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把各自的长板变成共同的长板,才能真正实现1+1+1+1>4。”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唐珏岚教授认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通过推进协同创新、园区共建、产业飞地等方式,探索区域合作发展新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她举例说,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九座城市的G60科创走廊,成为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再如,浙江金磐开发区成为“飞地模式”的创新实例,不仅为磐安县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保护饮用水源和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山区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的样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讲话中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一日之功,我们既要有历史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认为,这一番话深刻道出了实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积极推动并有效实施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既要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规律,又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既要有结合“十四五”规划制定、形成长远的战略规划,也要有当下的具体的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既要保持坚定的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力和目标导向,又要把握好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要把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顶层设计与具体的政策方案、行动计划紧密有机结合起来”。
作者:樊丽萍 杨逸淇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