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近日,以“中国法学的自主性与全球视野”为主题的第六届法学前沿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论坛汇聚来自国内近二十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二十余位专家,聚焦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发展,以及“百年变局”背景下当代中国法治与世界秩序的互动关系开展学术研讨。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法学立足于中国法治实践,积累了丰富而深厚的理论成果,构建起具有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在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日臻成熟的同时,提高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是当前中国法学界的共同愿景。中国法学如何在“中国”与“世界”的二元结构下重塑自身定位,如何实现其自主性与世界性的深度融合,如何在增强话语生产力的同时提高国际传播力,是中国法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肩负的重大使命和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他强调,既要“向内”为中国法学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探索新思路、新范式,又要“对外”为中国法学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开辟新路径、新方向,推动中国法学“内外兼修”,实现自主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从而构建一个更加完备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纪委书记、副总编辑魏长宝强调,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日趋复杂,通过完善国际法治以增进人类福祉相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在此背景下,中国法学更加应当实现自主性与国际性的高度融合,一方面必须立足于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相结合,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的系统性研究、对中华法律文明精华的学术挖掘、对中国法治实践的经验提炼以及对中国制度文本的学理研究;另一方面必须具备世界眼光和全球思维,加快构建对全球法治议题具有引领性和吸引力的法学自主知识体系,肩负起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中国法学使命,在推动国际法治创新与破解全球治理难题方面提出具有竞争力、实效性的中国理论和中国方案。
本届论坛为期一天半,分六个单元举行,与会专家围绕中国法学各学科的自主性与全球视野展开深入研讨,聚焦与关注当前法学研究中存在的两类问题——“看不到中国”和“只看到中国”,既重视解决中国问题、贡献中国方案,也重视以中国为方法的研究,并将其纳入世界性的研究传统之中,使其成为世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5位在法学权威期刊上发表过论文的学者作为主报告人,基于“以中国为根据的世界观”,从不同角度切入,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赋予了更具普遍性和包容性的学理解读,展示了中国法学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法学院承办。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