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激励师生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智慧力量,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高校要着重在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度机制上下功夫。
**做好“顶层设计”和“底层筑基”
做好“顶层设计”,切实加强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组织领导。校院两级党组织负责人要履行牵头抓总责任,强化统筹部署、推进落实和研讨总结,指导师生党支部开展好学习贯彻工作,定期开展专题研究、理论阐释、宣传推广和经验交流活动。做好“底层筑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形成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固化下来,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各级党组织年度考核以及各级党组织书记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构建师生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体系,做到“全覆盖、分层次、精准化”。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要落实好“自学+领学+述学”机制,带头定期深入一线师生群众讲深讲透党的创新理论。建立师生分层分类学习教育机制,注重对高层次人才、海归人才、青年骨干教师、党外教师、本硕博学生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和主题活动。
**“党的创新理论+学科专业”模式
高校学习贯彻好党的创新理论关键要做到两个融入:融入学科专业,融入教育教学。学科专业是高校的核心组织建制,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学科专业,才能渗透进高校的神经末梢。善用“大思政课”,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全过程。要引导师生深入改革开放最前沿、乡村振兴第一线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中感悟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注重发挥特色优势,打造理论宣讲队伍。学校和院系要注重组建师生理论宣讲团,从队伍、课时、经费和平台等方面予以保障,建设特色宣讲课程,走出校园,面向街道社区、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等广阔的社会基层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
**“资源+阵地+品牌”协同联动
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高校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中应充分发挥理论文化的育人功能。要拓展校内外理论教育资源,充分运用好地方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革开放实践场景等资源,让师生在实践场景中学习理论,更容易与理论共情共鸣。要打造理论传播阵地,一方面要加强校园融媒体建设,做精内容供给,创新传播手段和“讲故事”的方式;另一方面,要重视线下阵地建设,有效利用物理空间建设理论文化长廊、特色展厅、主题橱窗等,构筑校园理论文化风景线。要塑造理论文化品牌,组织开展有纵深感、历史感和时代感的理论文化活动,如结合学校实际开设主题党课、音乐党课、舞台剧党课,开展读书会、校园剧展演、实践大寻访、社会大调研等,多侧面多维度诠释和体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内涵、精神和魅力。
**用好“立题-破题-解题”三步法
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落脚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办实事、促发展、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要围绕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立课题”。深刻把握“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课题,深化高校内涵建设,在教育评价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术科研保障、人才制度激励、内部治理体系优化等领域大胆探索、敢于争先。要围绕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社会基层治理关键节点“破新题”。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发挥自身组织优势、人才优势、科技优势、智库优势和文化优势,打造重大科研平台、重要实践项目,产出重要文化产品、重大科研成果。要围绕师生成长发展所盼所需“解难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强管理服务,做优文化精神,做实工作作风,尤其是要解决师生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日常联系、服务师生、解决实际问题中凝聚共识、温暖人心,提升师生的幸福感。
作者:刘素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