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一块带有GPS的运动手环或手机,以及一款跑步APP总是必不可少的,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APP上显示的那些数字其实并不准确呢?
这可不是在危言耸听!最近,奥地利和荷兰的部分研究者针对市面上多种运动手环和手机测试后发现——
我们跑得其实并不如屏幕上的数字那么多,误差率最多可以达到10%。
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是运动装备的生产商,以及APP的开发者为了满足我们的成就感故意这么设计的?
在弄清楚问题的答案前,我们需要先解决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些可以记录跑量的设备究竟是怎么工作的?”
对此,研究GPS设备多年的业内专家Peter Ranacher是这么解释的:
“你的运动手环或手机会与卫星进行通信,从而来记录你的方位。不过,这并不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设备每隔一段时间(通常很短)就会记录你的位置,最终将这些位置连成线,就成了你跑步的路径。”
这就好比假设我跑了一个小圆圈,而设备恰好只记录四个点,那么显示出的跑步路径就只会是一个四边形。
说到这,反应快的小伙伴估计就会觉得很奇怪了吧。
按照中学课本里“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原理,设备实测的跑量应该偏低才对啊!但现有的GPS存在着一些小“硬伤”。
问题一:GPS记录的位置会有微小偏差
实验发现,每次GPS纪录的位置都会与实测位置有微小偏差,而且基本都更靠前(这就是为什么APP显示的数字通常要比实际跑量多)。
根据佳明(对,就是那个做运动手环的)给出的数据,具有校准设备(WAAS)的旗舰级运动手环误差大概在3米左右,而一些不配备WAAS的低端产品误差最多可达15米,而那些用于航空器定位的超高端设备误差则可以控制在1米以内。
航空器的GPS系统测量精准,结构也因此复杂得多。
虽然15米的偏差听着吓人,其实实际影响也没有那么大。研究者发现,市面上最便宜的那些运动装备误差率最高在10%左右,但只要换成是稍微好一点点的设备,误差率就会远低于此。鉴于通常而言,大家的跑量都会比较高,就算有100、200米的偏差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而且GPS设备也并非越贵越好,为了避免广告嫌疑以及...小跑其实对品牌真的没有太多研究(严肃脸),这里就不给大家做推荐啦。
隧道里,GPS容易失效。
问题二:太多因素会导致GPS短暂“失效”
这一点,经常开车的小伙伴一定有所体会。如果跑步时经过隧道,或者有天气原因的干扰,甚至是地球电离层的活动都会影响到GPS的运作。
对于开车时的导航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它对所测跑量精准度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
另外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研究者在测试了多款多个档次的GPS导航后发现:哪怕只是站在原地,GPS上也会留下我们位移的痕迹,由此就会测量出实际不存在的额外跑量。
不过,研究者并未在报告中详细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只是笼统地概括为“GPS算法的偏差”。要是有懂行的小伙伴,请在文末写评论为小跑解释下哈!
看完了专家们的小科普,小跑知道一定有处女座的童鞋想说,我就是忍不了有那么大偏差,有没有啥办法捏?
当然有,就是…要多花钱和...力气...
正如上文提及的,配备WAAS的GPS设备可以将误差缩小到3米以内。
于是,小跑顺手问了问度娘发现,这类设备国内卖的真不多,哪怕海淘价格算上运费也要在1500以上。最重要的是,一般而言,这些设备都是在登山、越野时候用的。
至于跑步嘛…不是不可以,可是你愿意提着这玩意儿跑嘛?
不过,作为GPS专家,Peter Ranacher不止会“挑刺”。在他看来,要做到更精确地计算跑量,未必需要更新高规格的GPS设备,改变计算方式就能做到。
原来,GPS不仅能记录我们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也能记录我们在那一时刻的速度。Peter Ranacher和他的团队如今正在研究一种新的算法,试图通过瞬间速度来测量最终的总跑量。
也许不用过多久,强迫症的小伙伴们只需要更新一下APP,就能解决以上这些烦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