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称,世界最古老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英国牛津大学今年出了一道这样的考题:“你愿意当吸血鬼还是僵尸?”此题让见多不怪的英国人也跌了眼镜,《泰晤士报》称之为“世上最惊恐的考试”,《卫报》说这是“最难”的考题。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0月10日报道,吸血鬼和僵尸是西方来自民间传说中的两种异怪生物,近年来经常成为小说、电影、电子游戏中的主角,在流行文化中日渐为全世界各地的人们所知,本次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的难题也不失为古老传统大学与时俱进的表现。
那么究竟是当吸血鬼好还是做僵尸更强呢?两者之间究竟该怎么选?英国已经有人发表了评论:
《卫报》文化事务高级记者马丁·贝拉姆调侃吸血鬼的好处称:“你见过样貌丑陋的吸血鬼吗?不清楚到底是只有时尚人士才变成吸血鬼呢还是当了吸血鬼就让你很时尚,但总而言之,吸血鬼都看着很酷。”他也表示,当吸血鬼当然也有不好之处,其中之一便是“长生不老听着很好玩,但直到你要看着所有心爱的人都在你面前变老死去,你才发现这一点都不好玩。当然啦,除非你让他们都变成吸血鬼,可以永永远远地陪着你,而这让你在选择跟谁确立如此永久关系时会有很大的压力。”
至于僵尸,贝拉姆是这样写的:吸血鬼都是独来独往,但僵尸却是成群结队,因此 “这是一个更合群的选择”,另外,僵尸以脑髓为食,这是 “完全美味,而且很健康,充满DHA的一种重要的Omega3脂肪酸。”当然,当僵尸的坏处除了永远无法有性感的样子,还有身上总是散发出一种腐朽的烂肉味,“这通常被认为很让人恶心。”
愿意做僵尸还是吸血鬼?报道称,如果牛津大学有朝一日愿意公布考生的答卷,一定会再次引发热议。
报道指出,其实,今年牛津大学万灵学院的考题不止这一个,不过,其他题要答得好也不容易——
“谷歌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吗?”
“莎士比亚无人企及,便没人能演吗?”
“糖是不是该征税?”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传统的问题如“音乐到勃拉姆斯戛然而止吗”以及年年都有的伦理问题“所有的生命都诚可贵吗?”
报道称,万灵学院本身在牛津大学各学院中就非常不同凡响,这所由坎特伯雷大主教亨利·契杰尔在1430年代建立的学院与其他学院不同,并不招收本科生,通过考试的人自动成为学院的院士,而这一考试之不同寻常素来有名,被称为最难的考试。
报道指出,但实际上,即便是想成功考入牛津和剑桥大学入读本科,光有好成绩也是不够的。这两所大学都有面试一关,经常问一些没有正确答案的“稀奇古怪”问题考验学生的知识面和思想灵敏度,很多成绩异常优秀的学生往往过不了这一关。
以下是BBC盘点的牛津剑桥以往的面试题:
保温箱会思考吗?蜗牛有意识吗?(牛津-实验心理学)
这是一块树皮,请就它说点什么。(牛津-生物科学)
如果神无所不能,他是否能够创造出一块他举不动的石头?(牛津-古希腊古罗马学)
你更想成为一部小说还是一首诗?(牛津-英文)
你如何测量自己头部的重量?(剑桥-医学)
丈夫吃早餐时有在鸡蛋上涂柠檬酱的习惯,如果妻子已经多次表示她对此的厌恶,这个习惯是否足以成为离婚的理由?(剑桥-法学)
眼前的椅子真的在那里吗?(剑桥-哲学)
2010 年英国牛津大学“All Souls College”学院入学的考题曾被称为是世界上最难的考题之一。一起来感受一下试题和网友的回答。
综合卷试题(选摘)
1.一男一女持续生活在一起是不是一种极其不正常的情况?
店猫 @Lydia 的代言人回答:
一男一女长期住在一起,不比一个人和一只猫长期生活在一起更正常。
2. 买一万英镑的包包是不道德的吗?
微在@乌潘潘 回答:
这和道德无关,是个人自由。
3. 不喜欢政治人物是人应该不假思索就采取的合理立场吗?
4. 为何皮夹克比皮大衣更容易被接受?
说话柔柔的实习编辑@猪月儿 回答:
人们消费时可能会产生自我安慰的心理:没关系,很多人都穿它,平常又好搭,买买没关系!做它可能只杀一只动物就好了,皮大衣才会牺牲更多动物呢!
5. 我们有可能信任任何公共和政治机构有自我改革的可能性吗?
第一天上岗的实习编辑@cor 回答:
信不信任公共或政治机构有自我改革的可能性是通过它做出的事情来判断的,比如它对不同意见的包容性,或者是看它对信息的处理,最后自身规章制度能否确保公平公正地使用权力。
6. 如果有人在性狂欢中穿着纳粹制服,这个性狂欢的性质会改变吗?
卡夫卡的迷弟,编辑 @K 回答:
恰好相反,我认为这是最契合的搭配,纳粹与其说是一场政治运动,更像是一种类似于返祖和唤起人野蛮本能的精神现象,它意味着人类放弃了尊严、道德、体面和思考的能力,回归到心智开化前的远古时代,凭借生殖性的冲动行事,在群体中迷失自我,而这一点同性狂欢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微在@乌潘潘 回答:
如果有人在狂欢中扮演红卫兵,我们要打 ta 吗?不用吧?
7. 西方应该从中国学到什么?
@2017 高考作文题( 全国卷 I )回答:
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8. 为什么简·奥斯汀依然流行?
9. 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话说得通吗?
大家都爱的编辑 @57 回答:
我想这句话应该和人们喜爱在浴室唱歌一个道理。
美貌的编辑 @Kiva 回答:
这是一句挺诗意的表达,是说的通的。因为在我看来,音乐是一种虚构,一种特殊形式的虚构,建筑是把某种意义上的虚构,化为实际的过程。“凝固”这个词是指把虚构片段化为具象的、时代感的东西。这句话挺好的。
喜爱企鹅的单向空间设计师@Kevin
虽然建筑不像音乐是一种递进的现象,可以很容易证明时间的存在,但它可以是一连串连续的静态画面,串联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关联性值得我们深思。那种极度安静的画面感甚至可以超越音乐对人感知的影响,使人专注于细微的存在。
10. 在孩子的游戏中,会有诸如捉迷藏中,孩子眼睛被蒙住的设置,是不是说,人类有天生残忍的一面?
11. 难道全球变暖不是比全球变冷更好吗?
来自中国极北地区的编辑@Yuda 回答:
我个人更期待全球变冷点......我觉得我的先人,大概类似于《冰与火之歌》里面的自由民吧......
12. 有个写过六本小说的作者说:我是为自己写的,才不在乎有没有人看。能从艺术理论的角度谈谈这样的主张问题在哪吗?
短发编辑 @李君棠 回答: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描述了两种角色,艺术家和门外汉;对应了艺术作品所需要的两种元素:创建,和保存。
艺术家所做的,是创建,通过充满矛盾斗争的艺术作品,让世界的真相在作品中得以显现。
而门外汉会在艺术作品中,发现一种过去从未被主流接受的思潮,然后把它变成门外汉所处时代的中心,从而把人类带入新的历史。艺术作品表达真相,而门外汉们,发现这些真相与现在世界的独特关联。
艺术家与门外汉对于艺术作品、对于真相的显露和保存,同样重要。没有人看的艺术作品,也就无法让真相到达现代了。
13.如果再也不种植转基因食物,我们还能承受吗?
14. 一幅画能够改变世界吗?
喜爱影像的实习编辑 @佐左葵 回答:
我觉得一幅画改变不了世界,只能影响人们的审美,或者是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审美。
15. 你能爱你不尊敬(重)的人吗?
酷帅编辑 @从一到一 回答:
有怪癖的那些天才们,一定得到不少人的尊敬以至于爱慕,我想知道如果真的要这些人和天才生活在一起,是否还爱得起来?真是一个幻灭的可能性,所以说人性总也不会像你们认为的那样呈现。
东方历史评论的编辑 @陶小路 回答:
我们经常说,“我尊重你的职业,尊重你的智商,尊重你的爱好......”但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尊重一个人还是认同一个人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等吧。
有趣的是,双方相互的尊重绝对是保证恋爱关系能够长久、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尊重可能不是让两个人决定走到一起的充分条件,这或许是因为在恋情的初期,人们需要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同时有相互“亵玩”的冲动吧。
另外,我觉得,在分手时刻,没有什么比“我不再尊重你”更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了,这比“我不爱你”要严重太多。
看完这些题,就想问问,你扑街了吗?
来源:综合
编辑: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