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教学付出得到了肯定,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求知进取积极教研的氛围逐渐形成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一小学教师作示范课
学校雇个专职门卫,每个月也就两三千元。但在一些农村学校却出现了三五个专任教师共同把守一个大门的现象。财政要为学校大门每月支付两三万元的看管费。专任教师缘何抢着做门卫?“不务正业”背后有哪些隐忧?《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调研采访,了解到了这一怪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
专任教师争当“门卫”
路过校门口发现门卫竟然好几个都是当地的“名师”,细看还有老同学。2016年,刚刚履新兴安盟副盟长的孙德敏,下乡到农村学校调研,发现此情此景,令同样师范院校出身的他,心里五味杂陈。不久后,他到外地参会,遇见一所农村小学食堂的切菜工,她是这个学校的高级教师,每月到手工资7000多元。而这所学校却有三分之一站讲台的教师是每月1500元聘来的临时代课教师。
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孙德敏带着教育部门的人员开始全盟大摸底,结果更令人震惊:全盟6个旗县市234所学校,每所农村学校都有3~5名教师做着看大门的营生,其中2~3人还是高级职称教师。
据了解,当地高级教师当门卫有以下几种情况:有的属于“懒散人”,职称到手有了待遇,想方设法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脱离;有的属于“老资历”,他们的高级职称是论资排辈熬出来的,职称与业务能力并不匹配,无法胜任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不得不到工勤、教辅岗;还有部分人是“关系户”,他们本来就从事后勤服务等与教学无关的工作,但取得了教师资格,档案上的身份是教师,他们参加了教师职称评聘,并且有可能晋升速度不慢。
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干“闲活”,享受着荣誉拿着高工资,学校却还要另外再聘代课教师教课。学校的职称评定与教学水平、教学成绩、教学贡献关系不大……兴安盟调研团队到盟外走访,也发现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特别是农村学校,40多岁的教师评上了高级职称后便开始“养老”,主动要求做工作相对轻松的门卫、教辅等工作,严重挫伤了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兴安盟专任教师存在既多又少、师资配备不均衡的现象。一方面城市教师短缺,农村教师富余;另一方面优秀教师紧缺,教师队伍又闲人太多。这些闲人不光自己闲,还产生了负面影响。
“如果我们的人事制度是这种导向,教育会有希望吗?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必须尽快纠正,否则直接影响到基层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多次深入调研后,盟行署分管盟长与教育、人社部门的主要领导形成共识——推行教师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此举得到了盟委行署的大力支持,更坚定了改革者的信心。
因改革而改变
我国从1986年开始执行教师职称制度,但多年来一些地方教师职称制度执行走样,并没有做到“因需设岗、因岗聘人”。
2017年开始,兴安盟行署密集出台了《深化全盟中小学校岗位聘用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深化全盟中小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兴安盟教育系统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暂行办法》和《职业学校外聘技能型教师实施意见》四个改革性文件,旨在通过改革改变乱象。
“刚开始,很多教职工对改革是怀疑的。”兴安盟教育局局长李俊彦说,盟行署确定了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后,层层压实责任,有的地方旗县长直接抓这项工作。按照要求,学校劳务性工勤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2017年9月1日起,专任教师新转岗到工勤、教辅岗位的,按工勤、教辅岗位重新核定工资,不再保留教师职称工资待遇。
与此同时,全盟所有中小学校、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教职工共19715人,都将执行多劳多得的绩效工资制度,学校教师和教辅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拉开了分配档次,年度最高档与最低档的差距不低于6000元。绩效考核细则明确提出要根据师德表现、工作量、业绩贡献、出勤情况等要素发放绩效工资,对于病假累计超过6个月,事假累计超过20天或一次性事假超过15天的,以及其他不在岗的不予发放绩效工资。
本次改革触动的是评上高级职称、享受高工资待遇,却在门卫、宿舍、食堂等教辅、工勤、管理岗位工作的教职工的利益。为减轻改革阻力,当地采取了一些过渡性的措施,规定在2020年底前,对取得中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3年的未聘人员,设置过渡性岗位,不占专业技术岗位职数,直接聘任;改革过渡期可以混岗聘任等政策,化解职称聘用中的矛盾及历史遗留问题。
即便如此,改革的阻力仍然不小。很多校长表示有顾虑,怕教师们不支持,希望上级能出台文件。而实际上,兴安盟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并非创举,国家相关规定并不少,兴安盟只不过是在坚决地落实执行。
今年年初,因对政策不理解,曾出现教师集体上访情况。“毕竟改革直接触动了部分人的利益,而且过去很长时间以来大家都习惯了,突然之间工资待遇要随岗位变化而变动,一些人一时难以接受。”兴安盟教育局人事科科长陈凤君介绍说,政府部门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点对点做工作,对各旗县市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进行专题政策解读;出台过渡政策,保留愿意继续留在教辅、工勤岗位人员的工资待遇,但不得继续评聘职称;积极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人社部教育部联合出台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文件。这些都是为了让教职工明确:改革不是谁的心血来潮,更不是某个领导的个人行为。教职工们很快理解了政策,主动作出了岗位选择。
让优秀教师得到应有的回报
让老师愿意教课,让辛苦的老师多挣钱,让干得好的老师评聘上高职称,这是兴安盟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的初心。
尽管执行不到两年的时间,但改革已经释放出强烈的信号:今后教师脱离教学岗位却享受教师工资和职称待遇的日子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主动学习进修的多了、争当班主任的多了、要求多任课挑重担的多了;无事闲聊的少了、小病大养的少了、要求离开一线的少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教学付出得到了肯定,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求知进取积极教研的氛围逐渐形成。
在扎赉特旗新林镇罕达罕中心学校,详细了解了绩效工资改革政策后,教师费海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从工勤岗回到教学岗。“又清闲又想拿高工资是不可能的,自己虽然担任了3年宿舍管理员,但还能胜任教学工作。”费海民说,经过了层层考核、试讲、评课,以及考试和社会民意调查,去年9月1日,他重新回到一线教学岗位,担任小学二年级数学老师。
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小学教师龙咏花,明显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她说,过去学校也执行绩效考核,但大多是走形式,有的长年不上班的老师与工作在一线的老师,工资一个月只差几十块钱。以前提起班主任大家都不想干,起早贪黑付出多回报少。现在真改革就不一样了,学校细化了考核办法,从班主任每天的到校时间、每周的班级管理、班风班貌、班级纪律卫生等不同的角度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打分、公示,学期末根据总成绩评选出一二三等奖。班主任津贴一等奖每月1000元、二等奖800元、三等奖700元。今年上学期龙咏花获得了一等奖。
在这轮改革中,兴安盟注重发挥校长的作用。校长首先要认识到位,制定方案,抓好落实。当地提出要把有情怀、敢担当、善作为的校长用好,让校长带出一个好的团队来,把那些混日子、过官瘾、碌碌无为的人调整出校长队伍。校长的职称不占老师的指标,由教育局统一考核聘任。校长的绩效工资最高可以是普通教师的2.5倍,并与普通老师的绩效工资分开考核管理,引导校长多劳多得,让校长的付出得到回报。科右前旗旗长李振林介绍说,当地47所中小学,近3年调整了19位校长。
年轻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不用跟大多数老师拼资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破格晋升,确保教师只要干好,精神上、物质上的荣誉都能得到保障。为了尽快改变教师队伍的面貌,兴安盟专门出台了人才引进政策。特级教师、高级人才来到兴安盟工作6年以上,盟里奖励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针对特别优秀人才,追加20万元安家费。作为老少边穷的落后地区,兴安盟做出这些决策实属不易。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兴安盟教育呈现出新气象。在今年6月份的职称聘任中,扎赉特旗三中有29名一级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其中12名是现任班主任,7名年级组长,5名学科组长,3名年龄偏大的一线教师,2名曾经的毕业班班主任。年轻骨干教师和一直坚守在一线的老教师评上了高级职称。这让一直担任历史教学但没担任班主任的王艳老师很感慨:这要是过去,就看谁教龄长,论资排辈,不用干那么多工作,等混到年头了就评上了。现在可不行了,教学不出成绩,是不可能评上高级职称的。
教师们尝到了改革的甜头,校长们更是拥护改革。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小学校长包玉花说,通过改革,教师们把精力和心思更多地用在了培养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上,更注重用心培养孩子们感恩、孝亲、绅士、礼让等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