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三千多米的大凉山深处,有个小村子叫阿吼。阿吼村所在的凉山州属于“三区三州”国家级深度贫困区。这里是彝族人世代居住的地方。2015年以前,乡亲们攀岩过涧才能出大山。下山走一天,上山再走一天。他们几乎顿顿吃土豆和荞麦,养的猪和鸡很难卖成钱。
2016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定点帮扶阿吼村,转机来了。王小兵被派往阿吼村,担任第一书记。他还有个彝族名字,叫阿苏鲁格。“我们阿吼村把73户309人的贫困户集中安置在更适宜人居、配套设施更完善的村委会周围。把他们集中搬迁下来以后,咱们再进一步完善。比如说支部活动室、文化室、医疗室这些配套设施,让老百姓在这里更有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从土坯房搬进新家只是第一步。赚了钱,才叫过上好日子。王小兵牵头成立了丽火农业公司,再成立合作社、借助电商平台,组合成产业扶贫的新模式。贝母是阿吼村最适合种植的草本植物之一。贫困户来种植基地打工,既能赚票子,还能学技术。2015年到2017年,阿吼村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1500元增长到5503元。
土地留住了产业,但留不住那些想外出闯荡的年轻人。
南疆小县阿瓦提以农业为主,与阿吼村同属“三区三州”国家级深度贫困区,种棉花是老百姓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这里工厂少,需要的工人就更少。但如今的年轻人,不想一辈子只摘棉花,能去别的地方看看。
这两年,他们实现了走出去的梦想,到全国三四十家企业工作。多亏了县里的年轻人——人社局副局长龙震宇。他常年奔波在安徽、四川等地,为阿瓦提县的富余劳动力寻找合作企业。“我是阿瓦提县最大的包工头。只要一接电话是哪个企业,或者哪个劳务公司打电话过来,一看号码,我就知道,找我要人。”
不过,龙震宇刚开始去各地寻找合作企业时,可没这么顺利:“企业一看,你这么年轻?可能没写在脸上,但心里面可能就是两个字——骗子。”龙震宇一开始有些沮丧,但他还是打起精神来,一家家企业找下去。
从去年开始,他的付出收到回报——数家企业与阿瓦提县达成了用工协议。而今年,也不断有好消息传来:“光是今年,阿瓦提县就有1500多人去外地企业打工,其中贫困户近1/4。出去以后,贫困户一年平均能挣3万多元,最高的将近6万元。他们再也不用只收棉花,再也不是贫困户了。”
王小兵几乎每天都骑着摩托去产业基地,传授村民们种植技术。而此时的阿克苏火车站,又一批新的年轻人,正等待踏上列车。天地宽阔,未来无限可能。
来源:中国扶贫在线
责任编辑: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