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艺术家们认为,首先是要找到中华文化的根源,以大国的自信来讲好中国故事,输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昨天公开发表,在上海文艺界引发广泛而热烈的反响。
大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这要求当下的文艺工作者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创作出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同时,还要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说,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文艺创作必须站在大国的角度、以大国的自信来讲好中国故事,输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如何在文化的国际语境中建立我们的话语权?首先是要找到中华文化的根源。没有历史感,何来文化自信,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还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他提到,目前,在我们的艺术展览市场中,充斥着对国外作品、海外作者的过分推崇。纵观各种受到热捧的艺术展、时尚展,有许多与中国文化无关。在他看来,我们应当摒弃“以洋为尊”“以洋为美”,重拾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施大畏表示,文联的使命不是办几台节目,组织几场画展,而是应当思考清楚,什么是先进的中华文化,明确价值判断,有意识地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说,一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包括上海昆剧团在内的沪上各大戏曲院团的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努力出人出戏。以上昆为例,去年创排的新编历史剧《川上吟》和《景阳钟》巡演项目双双入选首批国家艺术基金。特别是《景阳钟》继《班昭》《长生殿》之后夺得了上海昆剧团史上第三台精品工程和第三台中国戏曲学会奖,如此佳绩充分证明上海昆剧团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付出。谷好好表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上海的不少剧种还缺乏在全国范围内能叫得响的名角、大角。大家在忙碌的创作中,应当有所侧重,将主要的精力、人力投入到“出人出戏”中,争取多出精品力作,多出名家名角。
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谈到,现代以来,我国文艺和世界文艺的交流互鉴就一直在进行中。芭蕾舞、歌剧、管弦乐、油画、电影、话剧等多种艺术样式都是既借鉴国外又进行民族创造的成果。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提到的一个问题在现实中确实存在,那就是“崇洋媚外”,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杨燕迪说,现在有一些音乐人的创作陷入了一种国际得奖的过分崇拜中,忽略了作品在国内的接受度;陷入了浮躁的利益追求中,忽视了从音乐本质出发的艺术内涵。正因为此,上音今年推出原创音乐剧《海上音》,承诺以学院派的风格坚持严肃音乐创作,以撇去商业化的路径到群众中间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