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冀中军区电台。在林迈可的指导下,八路军使用由他设计组装的发报机。右一为林迈可妻子李效黎
【导读】20世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历时最久,它的进程直接关系着二战中东方战场的命运。当时,美、英等西方国家的官员或民间人士密切关注抗战中的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他们深入根据地,向本国政府和世界舆论报告着来自延安的真实情况……
这群盟国友人来到延安的动因或各有不同,但敌后根据地的生活经历以及与中共领导人的近距离接触,让他们不约而同得出类似结论——因为得到更广泛的人民支持,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是东方战场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而且,他们极有可能在战后中国成为决定性的力量。
除了军事上的判断,那段根据地的生活,无论短长,也都在他们的生命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1998年-2015年,当年的延安来访者们陆续在镜头前追忆往昔,言辞间满是留恋,美国上尉约翰·高林甚至表示“延安,在我心中挥之不去”。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曾推出的纪录片《来自延安的报告》,向世人揭示延安那个神奇的地方是怎样让人折服。
1938年春天,卡尔逊在延安见到了毛泽东,一番促膝长谈,卡尔逊对游击战术肃然起敬。此后1941年、1944年,当他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指挥官时,他先后用以赢取马金岛偷袭战与收复夸贾林环礁之战的法则便是从毛泽东那里“偷师”来的游击战术
埃德加·斯诺,最早对毛泽东进行采访的美国记者。1936年9月,斯诺与毛泽东的见面,打破了当时国民党对外封锁或歪曲红军消息的局面。一年之后,这位美国记者鼓动另一位同胞,也去见见毛泽东,看看共产党究竟什么样。此人便是当时罗斯福总统的副卫队长埃文斯·卡尔逊。
而促使卡尔逊下决心去接触中国共产党人的原因,还来自一个消息——八路军在山西平型关伏击日军获胜。这是卢沟桥事变以来中国军队打的第一场胜仗。尽管国统区舆论均称这是场“小胜利”,但卡尔逊敏锐地意识到,“或许北方的领导者正在用中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抵消日本人在火力和机械化装备上的优势。如若此事当真,这场战争的整体面貌将有改变。”
1945年8月,重庆美国军事观察组成员高林记录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时的影像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的尾声,也是他与斯诺深谈一个月后,卡尔逊动身离沪。一番辗转,1938年春夏,这位罗斯福的“特使”先后见过朱德、毛泽东,并与他们长谈。谈话结束时,不及细品的卡尔逊已隐约觉出,自己刚从毛泽东口中听说的,是一种闻所未闻但也许能左右东方战场甚至影响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命运的战术。但他当时没预计到的是,自1938年他成为美国政军方面派往中国延安的第一人,近6年时间,再没有美国军官到达中共根据地。不过,1938年的匆匆一行,却对卡尔逊的用兵战略产生深远影响。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支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马金岛偷袭战中获胜,队伍的指挥官就是埃文斯·卡尔逊上校。1944年2月的收复夸贾林环礁之战,指挥作战的也是他。卡尔逊后来确认,那两场战役自己运用的正是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偷师”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军队。
卡尔逊的感悟很快找到了呼应。1944年7月,美国派出军事观察组进驻延安。当武器类行家约翰·高林来到八路军120师主力部队359旅时,他被震惊了。先是八路军战士拿出的武器竟然无一例外都是日本军队的制式武器。更让约翰·高林深深折服的是,对于那些缴获来的日军81毫米重型迫击炮与30毫米轻型迫击炮,八路军的运用十分熟练。他在回忆录里写道:“中国人真称得上使用这些日本迫击炮的行家。他们利用先发射的两发迫击炮弹道来校正射击角度。然后,他们用线绳绑上石块作为铅垂线来测量瞄准点,校正前两发炮弹间距。第三发就可确保命中。”阿部规秀便是如此死于日军制式的迫击炮。
1944年7月22日和8月7日,由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史迪威上将派遣的军事观察组共18人分两批到达延安。军事观察之余,美国人也对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延安充满好奇。于是,这些美国大兵拿起了摄像机
1944年夏天,美国军事观察组来到延安,这是自6年前卡尔逊访问延安以来,再次由美国政府派遣官方人员与中共及其军队接触。观察组第一批成员中,既包括隶属美国战略情报局的约翰·高林上尉,也有戴维斯与谢伟思这样的外交官加入。本是千挑万选、“往来无白丁”的精英分子,但刚到延安,观察组就被中国八路军彻底整肃一番。
对美国人“发飚”的恰是名字中有一个“飚”字的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耿飚,他发脾气的原因是美国人难带。耿飚之女耿焱后来回忆说:“这些美国兵到了中国的这个乡村觉得什么都没见过。小推车没见过,什么骆驼、驴子也没有见过,所以每一件事都要跑过去看,那种好奇心根本挡不住。”身为红军长征时前卫团团长,擅打硬仗的耿飚哪里看得下去这般散漫。他对美国人说,长征时一个训练有素的团,疏散时间只需几十秒,这就是红军严明的军纪。耿飚的一番话震慑了美国人。此后,美国军官换上中国老百姓的衣服,边走边接受穿越封锁线的训练。渐渐地,他们也学会用布包起马蹄、猫着腰,既看好地形、又要隐蔽自己了。
纪录片再现林迈可为八路军组装发报机的场景
那时候,观察组组长包瑞德的手里,有一份任务备忘录,相当于情报清单,共20项。其中大部分,是要求获得共产党及其军队的战略情报,目的是评估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实力,预测战后中国的政治走向。延河边的凤凰山下,贺龙领导的晋绥联防军把司令部的八孔石窑腾出来,老乡们也自愿加入修缮的工程,中国人是要把这些修建一新的住房、食堂和仓库供给美军观察组成员居住。适应了新生活环境后,“新居民”的好奇心开始展现出“可爱”一面。
军事观察之余,美国人把目光对准更广阔的延安。他们用刚发明不久的、昂贵的彩色胶片拍摄小电影,将其剪辑成一部发回美国本土的“延安宣传片”。短片中,延安有骡子也有石油,有丰沛的农作物产品,更有延安人民无邪纯真的笑脸。镜头随意而轻松扫过的,还有美国大兵到来之后中共根据地的变化。比如美国奶粉、米老鼠与可口可乐渐渐在延安露脸。还比如,美国人在延安做冰激凌,教年轻的中国勤务兵嚼口香糖,玩“大富翁”的游戏,还和延安的日本战俘进行棒球比赛。
高林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段插曲:“毛泽东爱看电影,我们带去的《米老鼠与唐老鸭》吸引了他来观察组的院子里看了不止一次。每次都笑出了声。”也是那一时期,美国人拍到了一张毛泽东的彩色照片。这几乎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领袖最早的彩照。他那一刻的神情与面容,都让人联想起1936年那张为世界所关注的黑白的八角帽肖像。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曾帮助过八路军运送药物的英国人林迈可来到晋察冀军区。在聂荣臻的挽留下,林迈可成为八路军中一员英国绅士。他的到来,不仅帮中共解决了游击战中通讯器材的组装以及技术人员培训,还研发出高功率天线,将共产党的声音传向世界
1944年8月7日,一位未来的英国勋爵夫人被中央军委外事组请去做翻译,接待第二批到达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这位女士名叫李效黎,她的丈夫是参加了八路军的英国人林迈可,跨国夫妻带着女儿从晋察冀根据地来到延安。当时的林迈可已是朱德总司令任命的八路军总部通讯顾问。他发现,延安的通讯条件比晋察冀好得多,用手边现有的器材,或许就能安装一台600瓦的发报机。若成功,他几年来的一个愿望便能实现。林迈可一直认为,关于中共的抗日真相,是盟国的战略情报。但苦于封锁和阻隔,他的报告很难送达盟国高层。假如能借助先进的无线电传送方式,开拓出中共对外宣传的渠道,就可解决眼下面临的难题。最关键的,是要设置一个大功率天线,依靠这个天线与新的发报机,新华社就可以开始向国外广播。
1939年8月,晋察冀军区司令部,聂荣臻(左)与林迈可(中)、白求恩交谈
就是在一边研发、一边培训技术人员的过程中,林迈可接连遇到了两件喜事。他又添了一个儿子取名詹姆斯,失联多年的父母也从英国来了信。不久,他还得到家里一个更大的喜讯,担任牛津大学贝里奥学院院长的父亲被王室册封为勋爵。
美国的观察组里也有振奋的消息传来。1944年,为让美国人直观了解中共的作战方式,吕正操在美国人的注视下亲自指挥了一场破袭日军炮楼的战斗。那年,像三交镇这样破袭炮楼的战斗遍布从山东到晋冀鲁豫的广大地区,在晋察冀北岳区,日伪军封锁根据地的第一线堡垒被全部摧毁。美国中尉杜伦在一次被百姓和地道掩护脱险后,对杨成武说:“中国一定胜利!冀中的地道是万能的,冀中的老百姓顶好顶好!我回延安一定好好向我们的将军报告。”
但杜伦离开后没多久,负责营救美军飞行员的观察组成员惠特塞却出事了。观察组成员阿道夫·苏斯朵夫记得:“惠特塞他们刚进入一个村庄,就中了日军的埋伏。为了夺回他的遗体,中国人动用了整整一个营的兵力。”对于这场现实版的《拯救大兵瑞恩》,美国人无比震动。后来,观察组的驻地里,共产党专门为惠特塞修建了纪念堂,朱德亲自题写横匾,以纪念这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牺牲的美国军人。截止1945年底,为救助80名遇险的美军飞行员,八路军游击队付出了牺牲500多人的代价。1945年到了,带着对延安的美好记忆与厚厚一沓客观的报告,高林兴冲冲赶回美国,但迎接他的是阵阵寒意。美国政府的态度突变让中共与美方合作终止。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机场,高林用彩色胶卷拍到了抗战胜利后毛泽东的第一组珍贵镜头。延安的人与事,在他心中一直挥之不去。然而,由于美方的政策变故,他已经回不去了。相同命运的还有谢伟思,抗战胜利前夜,他迫于美方政策变故,不得不中断对延安的第二次访问,没能目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944年,延河边凤凰山下,惠特塞纪念堂前,中美军官合影
同年,林迈可研制的大功率发报机和天线,将延安的声音第一次传播到大洋彼岸,中国共产党人从此向世界发送自己的声音,再未停止。抗战胜利后,林迈可一家回到英国,他继承了父亲的勋爵爵位。20世纪50年代,他曾随英国工党代表团再次访问中国。而戴维斯、包瑞德、谢伟思、高林等观察组成员,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谁丢失了中国”反共运动的冲击,度过了一段艰难的人生历程。
这些英美盟国友人,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只有不怀偏见、互相尊重,才能获得真正的了解,平等和友好的相处。人与人之间是这样,国与国之间更是如此。
>>>声音
黄华(时任中央军委原外事组翻译联络科科长)
美国派出军事观察组来中国,主要是想看看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有没有对日抗战的力量,是不是一支可以利用的力量。我们组织力量带他们到敌后去,到晋绥、太行、山东、河北,去看看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是如何坚持敌后抗战,如何在困难的条件下打日本人。
章百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1944年春夏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东方战场上的严峻形势,使得美国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到延安来,就是想借共产党的力量,来挽救这个危局。美军当时还有一个军事上的考虑,就是对日反攻要以中国大陆为基地,美军准备在华中、华北登陆。这些地方只有中共部队,而美军需要中共部队的配合。
约翰·戴维斯(时任美军观察组发起人史迪威将军政治顾问)
我访问延安后报告说,中共将来很可能会打赢。我的理由是,他们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广泛的人民支持。他们应该是一股得到大众拥护的力量。
谢伟思(时任美军观察组政治顾问)
我认为,除非国民党在政治和经济改革中与共产党人合作,以证明它自己能与人民的领导者抗衡,否则,共产党人将在几年之内成为中国决定性的力量。
作者:王彦
编辑制作:徐璐明
图片由SMG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