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开罗的艾因·舍姆斯大学语言学院中文系学生在演出老舍名剧《骆驼祥子》
【导读】《别样风雨》是“新中国外交亲历丛书”的第一本,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本书收录约四十位我国驻外大使和其他外交官在外交场合中的所见所闻。书中既有对重大事件的凝重追述,对领袖人物的深长回忆,又有对尘封已久的政治内幕的揭秘和对复杂国际问题的解析。
不容忽视的细节
鲁培新 前驻斯洛文尼亚大使
第一印象
在外交活动中,到位的礼宾,会给外交活动增色不少,而欠妥的礼仪,也会给双方带来尴尬。
第一印象在外交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1992年12月,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叶利钦当选俄罗斯总统后第一次访华。
17日,迎着灿烂的朝阳,叶利钦的专机稳稳地停在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按照国际礼宾惯例,应由被访问国的礼宾司司长登机欢迎,我就在俄驻华大使罗高寿的陪同下登上了飞机。为表示欢迎,我用熟练的俄语对叶利钦说:“热烈欢迎总统阁下首次访华,今天天气晴朗,天气也在欢迎您。”叶利钦听后兴奋地说:“这是我担任总统后首次访华。在踏上中国土地之后,你是我见到的第一个中国外交部官员,又用流利的俄语和我交谈,我感到很亲切,我十分高兴,这是访问圆满成功的预兆。”短短几句话,立即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叶利钦也由刚才的握手改为热情的拥抱。
1993年4月23日,鲁培新大使向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总统米兰·库昌递交国书
俄罗斯人喜欢喝酒,尤其喜爱烈性酒。可是按国际习惯做法,一般国宴只喝红白葡萄酒。为了使叶利钦一行能喝得尽兴,在欢迎宴会上,遵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我们打破了宴会不用烈性酒的惯例,为叶利钦准备了茅台酒。果然,叶利钦当晚情绪高涨,足足喝了半斤多,使宴会的气氛十分热烈。
第二天,江泽民要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小型宴会招待叶利钦。招待会前,江泽民非常谦虚地向我问起叶利钦的小名,我告诉他是“鲍利斯”。当江泽民见到款款走来的叶利钦时,用俄语亲切地说:“你好,我的兄弟鲍利斯!”叶利钦非常惊喜,紧紧地握着江泽民的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一个外国领导人这样亲切地称呼我,我很激动,我们的关系多么亲密啊!”
叶利钦这次访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恰到好处的外交礼仪,给叶利钦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不卑不亢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热情好客、彬彬有礼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不过,在复杂的外交关系中,外交礼仪还体现在从容不迫、不卑不亢。
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访问,从此打开了中美关系的大门。由于对这次访华中美双方在表述上有分歧以及当时中美关系的大背景,所以,在尼克松来之前,周恩来总理给外交部确定了接待方针:不冷不热,不卑不亢,待之有礼,不强加于人。这其中释放出了政治信号。
2月21日中午,尼克松的专机抵达北京,周恩来等到机场迎接。飞机舱门打开后,只有尼克松和夫人两个共同走下舷梯,而随行的基辛格、罗杰斯等人待尼克松夫妇与周恩来握手后才下舷梯。这是因为美方想突出尼克松与周恩来单独握手的画面。而我方是如何接待的呢?都体现在周恩来接下来的一举一动中。
2002年3月5日,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左)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畅谈中美外交历程
当尼克松夫妇出现在飞机舱门时,周恩来并没有鼓掌,而是等他们走到舷梯一半位置时才开始鼓掌。等尼克松夫妇下完舷梯最后一级,周恩来也不是主动迎上去握手,而是站在原地。这时尼克松主动走上前去,身体微向前倾,先伸出手握住周恩来的手说:“我非常高兴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这时,周恩来的回话也是意味深长:“你的手伸过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
接下来的欢迎仪式上,按照惯例要悬挂两国国旗,奏两国国歌和检阅仪仗队等。对此,我方都做了,接待完全符合礼仪。不过,还是与当时我们接待其他国家贵宾的仪式有所区别,最明显的就是没有群众欢迎场面。当时,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对我们接待工作的评价是:“Correct not warm.”其中,“Correct”是“正确”,用在礼宾上应该是“符合礼仪”,“not warm”则为“不热”的意思。这体现了我们的原则——不冷不热。
欢迎宴会上,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中国乐队演奏了美国民歌和尼克松家乡的歌曲《美丽的亚美利加》和《牧场上的家》,这让尼克松夫妇感到非常亲切。接下来的祝酒碰杯,周恩来的举动则体现了我们的不卑不亢。一般情况,周恩来在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碰杯时,总是让自己酒杯的上沿去碰对方杯子的中间部分。但这次在向尼克松敬酒时,周恩来却特意将他的酒杯杯沿和尼克松的酒杯杯沿持平后再碰杯。这一细微的举动,既不失礼,也不过分。
“友谊第一,生意第二”
于非 外交部办公厅参赞
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后,美国派到中国的第一个代表团是美国国会代表团,第二个代表团则是1974年由美国中部委员会主席托马斯·迈纳组织的经贸代表团。
中美关系的大门重新打开之后,律师出身、从事商务公关的迈纳先生对神秘中国的兴趣大增,他开始策划组织美国大企业的负责人访华。当时中国刚在华盛顿设立联络处,这是新中国在美国设立的第一个官方机构。迈纳的商务公关工作便从联络处开始。
当时在许多美国人眼中“中国”是陌生的。中国人刚到美国,他们的官方代表究竟如何行事?满心好奇的迈纳先生在芝加哥通过好友向中国联络处所在的五月花饭店总经理打听。五月花饭店的总经理说,中国人善良、友好,待人真诚,但与美国人之间长期缺乏往来与沟通,美国人与他们打交道,需要有耐心。迈纳心想,我别的本事没有,耐心可不缺,只要最后能把事情办成就行。
于是,他拨通了中国联络处的电话,并自报家门:我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中部委员会的托马斯·迈纳先生,在芝加哥,想找联络处的负责人讲话。接电话的人只说了一句“请稍候”就搁下电话。迈纳心想,中国人不是挺好打交道的嘛。可他没想到,这“稍候”一候就是20分钟,后来联系时,甚至“候”过半个小时。打交道时间长了,他才琢磨出其中的奥秘:接电话的人可能听不懂英语,他去向领导汇报,联络处再决定派什么人去接电话。
终于,迈纳有了较为固定的联系人。他向中方介绍了组织美国大公司负责人访华的设想。等了一段时间,中方答复同意。迈纳很高兴,立即向可能感兴趣的公司发出邀请函,很快就有十多家大公司表示了意向。迈纳向中方报告,中方问他准备去几个人,他说40人吧。中方很快答复,不行,只能去6个人。迈纳说,别开玩笑了,我是中介,忙了几个月,去6个人,我组织这个团还有什么意思?中方让了步,说那就8个人吧。迈纳还是拒绝了中方的回应。最后,中方说,不能再让了,你们去10个人吧。
迈纳一再向中方解释说,美国的大老板出国是要带老婆、孩子的,10个名额才能去几个大老板啊?他没想到,中方的答复是,老婆、孩子不算在其中,不占名额。最后,迈纳组织了一个由12位大公司老板组成的27人的经贸代表团,其中包括当时有名的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Cargil (嘉吉动物营养公司),还有“人民能源”等公司的老板。因为“人民能源”公司的名字中有“人民”二字,美方认为会受到中国的特别欢迎。于是,这家公司就有意排在公司名单的第一个。
1999年4月6日,北京大学授予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国际关系名誉博士
迈纳想和中方商谈访问日程安排,可中方说,你们不用操心了,到了北京客随主便。中方接待单位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他们有经验,会安排好的。就这样,迈纳第一次在心中没底的情况下带着一批美国大老板出国访问。
当时,从国外通往中国的航线只有四条,一条从伊斯兰堡,一条从德黑兰,一条从东京,另一条从香港。那时,西方人仍称北京为PEKING(“北平”)。迈纳组织的经贸代表团从东京来“北平”。据说,当时北京机场每天只有五六个航班。
当飞机徐徐降落并逐渐停稳时,迈纳发现,机场上有两排人站着在迎接他们。舱门一打开,他们不约而同地鼓掌。迈纳一行有点不知所措,但还是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把双手放在胸前,轻轻地鼓掌,以回应迎接人群的掌声。见到美国人鼓掌,我们这边的人鼓得更使劲了。接着,代表团成员被带进贵宾休息室,还没坐下,就有人上前给他们每人发了本“红宝书”。他们以为是纪念品,就收下放进包里,后来才发现是毛主席的语录本。迈纳至今还保存着那本红宝书。
然后,他们被安排上车,一家人坐一辆车,一辆车配一个翻译兼导游,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安排的。车前两侧飘扬着红旗。迈纳很快发现,他们这个车队还配了开道车。迈纳踏上中国的土地,心里很激动,往两边看,发现一路上并没有几辆汽车,来来往往的多是自行车,而且道路交叉口少有红绿灯,交通状况真是好极了。迈纳感叹道:在中国开车该有多好啊!
迈纳一行下榻在北京饭店——这是北京当时唯一接待外宾的饭店。迈纳原想,因为语言不通,27个人住在一层或两层比较方便,可没想到,我方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就为他们每个人(家庭)安排了一个大套间。可饭店每一层只有拐角处有一个套间,所以,12个家庭被安排到6个楼层的套间里。美国方面觉得不方便,但也没说什么。当他们向中方人员了解访问的日程时,得到的答复是:明天再说。后来坐车外出时,美国人希望乘大轿车,大家一起有说有笑要自在一些,可我方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他们坐小车。
在北京的参观开始了。从第一天起,大老板们在我方的陪同下一起吃早饭,这时,我方人员才介绍当天的日程安排。他们便在我方带领下游览了故宫、长城、天坛、颐和园等名胜,“结识”了大熊猫,品尝了北京烤鸭。到了第三天,大老板们有些憋不住了。他们有两大不满,一是日程事先无法知道,难以预做准备,包括看些有关介绍;二是住着这么大的套间,吃着这么好的饭菜,天天这么多人陪着,还有开道车,那要花多少钱啊!前两天,他们就去了北京三家烤鸭店。虽然大老板们不缺钱,但中方究竟会收他们多少钱,心里还是没底,怕到时候再说来不及。于是,他们敦促迈纳找我方人员,提出至少要把花费说清楚。
于是,在第三天吃早饭的时候,迈纳对王先生说:“今天你必须告诉我们每天要花多少钱,否则,明天我们哪里也不去,我们要回美国。”王先生赶紧打圆场,说:“你们别着急,今天晚上吃完饭再商量。”
当晚,吃完晚饭,王先生带着一个会计模样的人一起来找迈纳。王先生用商量的口气说:“你看,车费、翻译费、饭费、住宿费、接待费,挺复杂的,我们来个综合收费怎么样?按天算,一天多少钱,算起来方便。”迈纳说:“怎么算你们看着办,我关心的是我们要花多少钱。”约摸过了半小时,王先生和会计模样的人回来了。王先生说:“迈纳先生,你看每天收你们每人25美元,怎么样?”迈纳听了,先是一怔,后又忍不住笑了。可他还是佯装生气地说:“告诉你,不行!”王先生赶紧问:“要是嫌多,可以再少点儿。”迈纳大声地说:“我告诉你,要是少于100美元一天,我就不干!”
迈纳一行在天安门广场想与游人合影,可多数游人看到西方人就慢慢走远,不过,又不时回过头来打量他们,好像他们是外星人似的。但还是有那么几个大胆的,乐呵呵地接受了美国人伸出的手。他们带着当时很先进的宝丽莱“立拍得”,拍完照就送出去一部分,当时的很多中国人没见过这么先进的小玩意儿,拿着照片连声说谢谢。
美国的大老板在北京发现中国的东西实在便宜,而且不管什么东西都很独特。可当他们掏钱想买的时候,才发现售货员不是不卖,就是向他们要票证。最后,他们只好到友谊商店,这里东西少得多,但可以随意买。他们买得最多的是中山装,还有中式帽子。当然,他们少不了买毛主席像章——不别上毛主席像章,不戴上中式帽子,就没有中国味了。
美国人诧异中国人抽烟的之多。在中国参观游览期间,我方陪同多数人抽烟,而且是一根接一根不停地抽,在大车小车上都是如此。在乘车前往长城时,有位夫人因为在车上被呛得难忍,只得请求下车喘口气。
继北京后,他们去了上海、广州,并从广州坐火车经香港回国。美国人都觉得不虚此行,唯一遗憾的是,大老板来中国是寻求投资机会的,可与中国人一谈做生意,中国主人总是说,友谊第一,生意第二,生意慢慢再谈。
中国人的友好、善良给迈纳一行留下深刻印象。回国后,迈纳促成了中国农民画在美国的巡回展览、在美国主要城市的中国商品展。如今,迈纳已访华近五十次,促成了近百个投资项目。
内容摘自《别样风雨》
编辑制作:徐璐明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