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 周敏娴
日前,巴黎木十字男童合唱团的70名成员来到上海,在上海大剧院举办了一场生动、感人的童声合唱音乐会。中场休息的时候,观众席里飘出整齐美妙的和声——55位来看演出的小朋友在座位边站成一排,摇头晃脑地唱起他们熟悉的旋律。这一场景吸引了很多观众关注,见者无不含笑而视,甚至有人默默为他们打着拍子……台上台下、东方西方,孩子们的心因这美妙的歌声连在了一起,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大人。
而这,仅仅是汉唐文化国际年众多演出中的一个小插曲。从去年秋天至今,汉唐文化国际年与大剧院合作的公益音乐推广项目“国际音乐年”共演出15场,票价最高80元,惠及近3万市民。这场活动缘起3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十来岁的孩子们每天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震耳欲聋的流行音乐,耳朵都要听坏了,应该想办法让他们走进宽敞的剧院,被优雅的古典乐温柔包围”——这个念头牢牢地攥住了汉唐文化董事长郁为琦。经过长达两年的策划准备,这个念头终于被付诸了现实——去年秋天,“走进大剧院——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启幕。
伴随音乐年而生的,还有国际重要赛事上首次由中国传媒企业设立的“汉唐文化奖”以及“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艺术家”称号:今年10月27日,第八届莉莉·拉斯金国际竖琴大赛上,优胜者获得了这一寓意中外文化交流桥梁的“汉唐文化奖”,同时成为“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艺术家”,并将在明年进行中国7座城市的巡演。
80元听场一流音乐会
匈牙利交响乐团、莱比锡爱乐乐团、巴黎木十字男童合唱团、“顽童”埃马纽埃尔·赛松独奏会……所有这些享誉全球的演出都只要80元就能聆听。
本着“普及古典音乐,传播剧院文化”的宗旨,音乐年的演出全部实行公益票价。首场巴黎男童合唱团的演出在开票3天后即宣告售罄,而捷克布拉格第一黑光剧团的演出则在开票后30分钟被抢购一空。
在巴黎木十字男童合唱团的演出中,有一位盲童由母亲陪同从杭州赶来聆听,眼睛看不见,耳朵却真切地听到了天籁之音,盲童当场落下激动的泪水。他的母亲说,平常的演出票太贵,这次的低价票让母子都进了剧场,有机会亲身感受音乐的美好。
但票价低廉也会带来一些负面问题。去年的一些演出,因为天气情况导致上座率不高。“可见一些观众对于80元一张的票子不够珍惜。”郁为琦这样说。
为普及古典乐,他们“拼了”
尽管实行公益票价,选择合作乐团和演出曲目却丝毫不打折扣。郁为琦说,“品质”是挑选合作乐团的第一要义,他们不会因为名气大而与一些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合作。在演出曲目方面,也有严格的把关——必须在古典乐界有一定地位,并倾向于选择没有来过中国的优秀乐团。第一届音乐年没赚钱,“但高品质管理体系就这样摸索出来了,可以说每天都在进步”。
为了拍摄巴黎木十字男童合唱团的幕后花絮,视频团队赶赴巴黎市郊小镇欧坦,跟拍孩子们一天的学习、练声。男童们来到上海后,视频组也全程记录下孩子们看到东方明珠的惊喜神情,以及与中国合唱团孩子们“切磋”武艺、学用筷子吃中餐等的点点滴滴……视频短片上网后,赢得了数万次的点击。
除此之外,为了在巴洛克古乐器展上放映全息影像,节目组专程赶往俄罗斯圣彼得堡夏宫拍摄古乐器,知识专业、态度敬业令外方人士赞叹;为让具有300多年历史的名琴“重出江湖”,还多次与意大利当地政府“公关”,才确保了国宝级小提琴在演出之外得以对公众陈列展出……
就这样抱着“让更多人接触古典乐”的使命感,他们奔赴世界各地采集各种文化积淀,把好东西带回来、传播出去。
促进文化交流还有很长路要走
普及高雅艺术,打造公益剧场概念,听起来很美,但幕后也难免种种波折,需要一步两步、慢慢前进。
回想起2014年3月30日的惊险,郁为琦还心有余悸。当天,广州雷暴雨导致航班延误近5个小时,眼看当晚演出就要“泡汤”。古德纳弦乐四重奏的4位艺术家抱着乐器、拎着演出服,一下飞机就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飞奔到地铁站。从候机楼一直到人民广场地铁站,艺术家们沿着工作人员事先读秒式踩过点的路线,“从容不迫”地把演出曲目在地铁上排演了一遍。6点50分,四重奏组合抵达大剧院,除去后台准备,奇迹般地在5分钟内完成了化妆、更衣。原定7点15分的演出只是推迟了15分钟。7点30分,在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音乐会顺利开始。
下一步,除了在高校举办50场大师班,为超过7500位专业学生和音乐爱好者免费提供与音乐大师直接交流的机会,年轻的古典乐爱好者还能够通过汉唐文化国际音乐年专题网站、微信订阅账号、豆瓣活动主办方等多个新媒体平台了解相关知识。郁为琦透露,网上的宣传将摆脱枯燥的形式,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视频、音频等形式传播古典乐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