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为了迎合“镜头美食”的潮流,食物的摆盘也成为一门艺术。图为美食真人秀参赛选手为食物的最终呈现作努力。(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徐璐明
春节假期刚过,不少人的朋友圈已经被各色美食图片结结实实轰炸了一番。面对一桌佳肴美馔,你是否也会忍不住举起手机拍照然后上传微博、朋友圈等社交网络?
事实上,给饭菜拍照上网分享并非国人的“专利”。吃饭先拍照,把“镜头美食”当作社交手段,正在成为全球网络社交的风潮。在美国,厨艺真人秀《顶级大厨》最新一期节目就要求参赛选手用“方便食品”——饼干和罐头芝士等来创作菜肴并拍摄下来。这期节目的挑战赛并不要求做出的食物多美味、有创意,而是要求“精美的摆盘”。大众的视觉喜好是获胜的关键,即在社交媒体上获得最多“赞”的选手能获得比赛胜利。
这样的赛制引起了网上的热议。《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弗·米姆斯对他的4.8万个关注者发问:为什么大家喜欢给自己的食物拍照?毕竟,食物摄影经常会引起就餐的不愉快,例如一道菜应该趁热食用,但是最终入口的时候已经热菜变凉了。不过,还是有不少专家为这样的行为正名,“这正符合了当今餐饮消费走‘视觉系,的风潮”。《纽约时报》首席餐馆评论家皮特·韦尔斯给这种现象起了名字叫做“镜头美食”。他撰文表示,社交网络让每一位就餐者成为业余食物摄影师和市场推广员。
当然,“镜头美食”更关注食物是不是好看,拍出来好看的食物或许味同嚼蜡。现在已经有一些餐厅加入反对食物拍摄的阵营。在法国,不少餐厅的主厨们发起了在餐厅里抵制使用智能手机的活动,他们表示这是为了给顾客创造出更好的用餐环境。美国有些餐厅也有类似做法,华盛顿一家高级餐厅采取了“不拍照政策”,餐厅老板说,或许我们有些守旧,但是我们真的希望顾客可以沉浸在与美食美酒和同伴的时光中,在没有打扰中享受每一道珍馐佳肴。
尽管如此,“镜头美食”在食物摄影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评论认为,社交媒体将美国人重新带入到食品消费的前工业化和前量产化的时代,那是一个食品消费非常私人化的时代。各种社交网络和私人美食博客的兴起,最终让食物这个千百年来不变的话题重新得到重视。有美国媒体人这样写道:“食物是世界性的语言。一口柠檬汁、自然鲜香的烤蘑菇、酸甜可口的黑巧克力,这些都是跨文化、跨民族、跨性别、跨年龄的美味。‘吃,这个动作本身平淡无奇,但是享受美食却是一个深刻的、社会的、共享的、有仪式感的活动。”
有人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认为美食照片分享反映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和他人分享美味食物的意愿。虽然有些作秀的成分,但也是一种邀请的方式。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做让更多的人可以分享到这餐食物。把容易变质的美丽食物捕捉到镜头里,分享在网络上,储存在记忆里,那么食物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媒体,更成为一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