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七点,美国著名音乐家、诗人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刚一传出,申城多家书店第一时间改换了最重要的热门图书陈列位。而此前亚马逊中国发布2000-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家及作品排行榜,盘点15年间历届诺奖得主作品今年1月至8月的销售表现时发现,2015年获奖的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最受欢迎。而因为奖项影响销售量变化最大的则是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她的作品在当年获奖后一个月销售总量比获奖前一个月增长了近1500倍。
有评论认为,尽管诺贝尔文学奖对于作品的销量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但时效有限:一方面,拉动效应最多只能维持半年;另一方面,每年的获奖热门会迅速覆盖上一年的热门,因此统计当年热销作品时,往往都是本年度作品胜出。有出版人表示,最终决定文学作品市场前景的,是书的内容。
诺奖对图书销量刺激明显,但热度“保鲜期”只有数月
近些年,热门文学奖对文学作品的销售一直有较明显的拉动效果,其中以诺贝尔文学奖最为显著。阿列克谢耶维奇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一个月,其作品在各平台上的销售量都大增,仅在亚马逊中国的销量,就比获奖前一个月增长了近74倍;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销量在奖项公布后的一个月内呈现较原先240倍的增长;而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丝·门罗作品的销售表现则更为突出,她的作品在获奖后一个月销量比获奖前一个月增长了近1500倍。
然而,若把销售的数据放在更长的周期内,就会发现诺奖图书的热销存在一定时效。
统计显示,大部分情况下,读者视野中近年获奖的作家受到的关注明显比更早得奖的作家多。去年获奖的阿列克谢耶维奇有4部作品进入作品榜前十,以绝对优势成为今年前8个月最受欢迎的诺奖作家。作家榜的第二及第三名则分别是2012年获奖的莫言和2013年得奖的艾丽丝·门罗。近年来的诺奖得主作品一般都在获奖后两个月到达销量巅峰,而后呈明显下降趋势,并于获奖后6个月达到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
“老经典”依然热销,决定市场前景的是作品本身
从榜单中可以看出,在随时间递减的“诺奖效应”以外,为图书人气“保鲜”的还有更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作品本身对读者的吸引力。
莫言自获奖以来,他的作品长期雄踞各大图书畅销榜前列,完全不受“保鲜期”的影响。2006年获奖的奥尔罕·帕慕克今年出版了新作《我脑袋里的怪东西》,备受好评,也是各大榜单上的常客。2001年的诺奖得主维·苏·奈保尔自从前年亮相上海书展,被更多读者所熟知,作品也在近两年内频频被引进出版。而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百年孤独》自从正式引进以后,常居各大图书畅销榜前十位,其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奖的时间要追溯到1982年。
有评论认为,奖项的影响只是一时的,对于作家与作品而言,获奖的最大意义是引起更多读者的阅读兴趣。尽管阅读形式多样,阅读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但是寻找佳作的动力与能力却是不少读者始终保有的。让人拿起书不难,但是要让人读下去,让书真正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文汇报记者 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