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穆桂英挂帅》 上海梨园春艺术团 表演者:张艳萍等(上海长宁)
这两天,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的剧场内曲韵悠长。作为上海长宁和北京西城两地“南北情”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以“曲韵南北情”为主题的两地两馆曲艺交流展演在此举行。在6月2日和3日两天的时间里,评剧、京韵大鼓、曲剧、北京单弦、河北梆子、快板、京剧、沪剧、越剧、评弹、黄梅戏、豫剧等十余种南北两地具有代表性的曲艺轮番亮相。
“南北情”系列文化交流,是由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和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两个区级文化馆,2016年起共同携手创建的以公共文化多元交流为目的的品牌项目,已经陆续举办了以舞蹈、合唱、美术、馆藏为主题的交流和研讨,在 “走出去”和“请进来”中让两地市民在家门口欣赏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文化风韵。
此次的交流演出,不仅邀请了著名的单弦表演艺术家张蕴华和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等名家同台,更是上海长宁、北京西城两个文化馆近几年来在弘扬中华优秀戏曲文化、力推戏曲原创精品、扶持馆办戏曲团队等方面的成果展示。
北京单弦《避雨亭》 单弦表演艺术家 张蕴华(北京西城)
弹词开篇《俞伯牙》 评弹表演艺术家 高博文(上海长宁)
越剧在江浙地区家喻户晓,但是这样柔美温婉的江南戏曲在北方是否有人问津呢?6月2日,来自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的“小百花越剧团”来到上海,与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的“佳艺”越剧团同台演出和交流。
当得知“小百花越剧团”的成员都是地道的北京人时,全场观众一片惊呼。因为,在舞台上,他们字正腔圆地唱着越剧时,一个个都宛若江南的女子和小生。上海越剧迷们连连称赞“不容易,迭格不容易”。而来自上海的“佳艺”越剧团,团员们多数是高校的老师、IT精英等。该剧团虽然成立了仅一年,但舞台上的精彩表现让现场掌声不断。越剧表演艺术家杨婷娜和上海越剧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黄德君在看完演出后,对两个群众团队的专业性给予了高度肯定。
6月3日下午的交流演出,以满天星黄梅戏剧团带来的黄梅戏《天仙配——鹊桥》拉开了序幕。这是长宁区程家桥街道精心打造的一支戏曲队伍, 80%以上成员由80后、90后的青年白领构成。他们热爱黄梅戏艺术,利用业余时间排演出多部经典黄梅戏折子戏及全本大戏,经常下基层为社区居民演出。近年来被评为上海百强戏剧团队,并多次受邀录制节目。
京韵大鼓 《丰碑》 表演者:唐柯、王晶等(北京西城)
在此次的演出中,京沪两地的娃娃戏曲演员让观众们眼前一亮。由北京西城选送的刘梓恬小朋友今年10岁,却已经在国内很多戏曲大赛中获奖,她表演的河北梆子《大登殿》选段,让在场的观众都惊叹这位小演员的老练。而来自长宁小梨园戏曲艺术团的李思齐、雷子铱小朋友,以一曲京歌《我爱你中国》引来场内掌声雷动。两个小朋友师从李军、陆敏,也已经是电视台戏曲节目的常客。
同样引人关注的还有上海原创京剧《社区仁医》片段和北京曲剧《B超神探——送站》。两部剧都以现实生活中的好医生为原型创作,可谓南北两馆的“心有灵犀”之作。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公共文化部门,用艺术手法讴歌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京剧 《社区仁医》 表演者:陆敏(上海长宁)
北京曲剧 《B超神探——送站》 表演者:李相岿、王璐等(北京西城)
南北曲艺名家同台演出是今年展演活动的又一大亮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弦岔曲儿传承人张蕴华和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分别带来了北京单弦《避雨亭》和弹词开篇《俞伯牙》。据透露,张蕴华曾在兰心大戏院上演过同一片段,对于观众热烈的反响记忆犹新。这次通过“南北情”文化交流的平台,她希望能吸引更多的南方戏迷,让更多上海观众可以了解并爱上这一北方曲艺。而高博文则希望和市民有近距离的交流。他表示,近些年这类南北曲艺抱团演出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但是双方携手走入区级文化馆还是挺新鲜的。“在居民‘家门口’的表演让我们的形式更加自由,氛围也更加轻松。”
此次演出还有一个特别的环节——上海大学副教授、民俗学专家胡申生和他的戏迷小伙伴们,为现场观众带来了戏曲小课堂。他们通过讲解和演示,生动呈现传统京剧的打击乐队的魅力,让平时一直隐藏在侧幕的乐队走进观众的视野中来。
戏曲小课堂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摄影:叶辰亮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