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离境,崇明岛上的孩子们跑出了家。一早买好书的他们,要去区图书馆等待作家。
今天,上海书展崇明分会场“名家海岛行”最后一场活动,对岛上喜爱文学的孩子有着特别的意义。这一次站在台上的诗人、作家——赵丽宏、季振邦、杨绣丽、李天靖、铁舞、宗月、季振华、金谷,都与崇明有着不解之缘。他们或出生于崇明,或在那里度过青壮年。他们在小岛生活创作、从岛上走出去,如今又带着诗歌的力量“踏江”回家。
讲座以“‘崇明籍’诗人作品分享”为主线,由上海大学教授、诗人张烨主持。诗人们的面前放着《<上海诗人>作品精选》,他们诵读诗篇,分享关于崇明、关于诗歌的记忆。
《上海诗人》执行主编季振邦说,这本书里有上海诗人浓缩的十年,可以看到上海诗人十年气息与风貌。“过去十年在中国新诗百年的历史中划出重要一笔,应当发出它的声音、留给后人听。”
安静的崇明磨砺了文学青年的心。“那时我每天干农活,肩膀被挑粪的担子劈开,衬衫也脱不下来。但只要想到回到草屋,还有日记和文学,就感觉活得下来。”赵丽宏回忆20多岁插队崇明的日子,脑海中是那些淳朴的乡亲、相依为命的书籍。他在崇明度过人生最灰暗的日子,也在崇明燃起文学与生命的“火光”。
崇明是诗人们挥之不去的故土。李天靖在上世纪60年代抵达崇明,32年小岛生活中他烧窑、种地、教书、造房子;铁舞在儿时居住的八一路上,遇见了他至今难忘的继娘;季振邦自称“崇明土著”;杨绣丽把儿时父亲为自己在乡下造房子、盖烟囱的回忆写进了诗……
过往经历化为诗篇,乡情成为屡屡下笔的母题。不断变化的崇明,也吸引着更多更远的“诗心”。
自2014年上海书展首次在崇明设立分会场,“名家海岛行”活动已举办五年,崇明愈发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诗意象征。上海作家协会联手上海市新闻出版局联手,一批批著名作家如格非、刘醒龙、叶辛、孙颙、王小鹰等来到崇明。去年,75岁的塞尔维亚著名诗人德拉根·德拉格耶洛维奇“登陆”海岛更引起不小轰动;8月18日,《何建明文集》作品分享会、儿童作品专场《我的童年我梦想》也让报告厅“加座已满”。
打开今年的崇明分会场节目单,各种本地读者自发组织的活动连排8日:莎剧亲子朗诵会《仲夏夜之梦》、国学小讲堂、瀛洲故事分享会、暑期神话知识闯关大赛……“上海书展这五年与崇明的联系更加紧密了,国内外著名作家、诗人与一批崇明本地作家、诗人来到海岛,图书馆报告厅人满为患”,崇明区图书馆馆长王超说,“自2016年起,我们在崇明18个乡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组织开展读全民书周活动,根据各乡镇不同特点,拓展上海书展的影响力。”
今年是杨绣丽第5年担任“名家海岛行”作家联络组织工作,早在她中学时期,就给诗人金谷写过信,也曾在去市区的轮渡上读季振邦的《三叶草》,后来赵丽宏的提携培养也让她难忘。诗情在延续,长大后她也成为诗人。她说:“泰戈尔有句话,我所有的一切都是诗歌带给我的,我想说,我所有的一切都是故乡的诗歌带给我的。”
海岛雨停,诗风未停。台下孩子们抱起书,等着作家们的寄语。当书香在海岛越沉越深,文学的梦想也在岛上传续。
作者:李思文
编辑:李思文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