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是很多中国人的口头禅,而今天,它正式进入了《牛津英语词典》!
“加油”的本意,是指把燃料加入油箱,或者踩踏加速器来让车辆加速前进,在上世纪60年代澳门车赛的欢呼中,“加油”在人群的呐喊中,被用来表达鼓励和支持,从此流行开来。
后来中国人学习使用英语时,有时会直白地将其翻译成“add oil”,但不懂中文的人,听了总是一头雾水。不过,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已经让“加油”进入英文的权威官方英语。从此讲“add oil”,再也不怕被嘲笑“土鳖”了!
“加油”普通话里读作jia you,粤语念“ga yau”。
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的说法,一个词必须在合理的时间内,有足够独立使用的例子,才会被考虑接纳入其出版的权威词典,同时还要考虑这个词是否已经达到了普遍流行的水平。关于“add oil”,《牛津英语词典》引用了2005年一条关于澳门的新闻,作为证明其进入纸媒报道,被普遍运用的例子。“它取决于大量出版材料(最好是印刷纸质出版)的积累,这些词至少应该已经实际使用十年以上。”在外媒采访中,牛津大学出版社表示。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在香港、澳门等地区,很多人都混用英语和汉语,他们也开始将“加油”这个词用于英语。而且,用英语输入“add oil”更简单,这也是“add oil”能被收入字典的原因之一。
那么这对“加油”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有人认为这让说“中式英语”更理直气壮了,不过有学者并不赞同。语言学专家表示,字典只是记录了词语而已,语言真正的权威性和合法性来自人们日常的实际使用。如果外国人没有听说过“add oil”,那么词典中即使收录这一单词,也并不能帮助说话的人被理解,不知道中文“加油”的人,可能还是听不懂“add oil”。
不过,好在一旦只要词语能被《牛津英语词典》收录,就不会被删掉。中文的影响力,在主流英语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当然,也没必要为中式英文获得“权威英文”的认可而过分激动,每种语言和文化都需要与世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吸收一些外来语言也是正常的现象。“char siu”(叉烧)、“milk tea”(奶茶)、“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lose face”(丢面子)“guanxi”(关系)等“中式英语”,也早就进入主流权威的词典。
下次给别人打气时,除了“go on!”或“go for it!”,也不妨试试“Add oil!”
作者:吴钰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