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给孩子哼唱的摇篮曲,几乎是人之最初的音乐启蒙;一代代孩子们成长岁月里的甜蜜时光,也不曾离开美妙歌声的陪伴。首次大规模系统搜集整理百余年来孩子们唱过的经典歌曲的《中国儿童歌曲百年经典》在上海国际童书展上首发。
上海音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费维耀说,中国儿童歌曲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距离今天已经整整一百多年了。一个世纪来,中国的儿童歌曲数以万计,在每个不同时期都留下了一大批经典儿童歌曲,它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构建了五彩缤纷、天真烂漫的儿童音乐艺术园地,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曲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初,上海新式学堂因开设乐歌课而产生了“学堂乐歌”。正是这种创作方式以选曲填词为主,歌词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引导学生珍惜年华、勤奋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儿童歌曲,成为我国近现代歌曲创作的源头。尤其是以沈心工、李叔同为代表的“学堂乐歌”作者, 留下一批像《送别》穿透百余年时光传唱至今的经典作品。与此同时,1905年,杨度的诗歌《黄河》被沈心工谱曲问世,成为我国近现代第一首由中国人自己完成的创作歌曲;1913年李叔同独立创作的三声部合唱《春游》,开创了我国合唱歌曲创作的先河。
四卷《中国儿童歌曲百年经典》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共四卷,主编尤静波及工作团队耗费数载,对入选图书中的歌曲均做了年代考证,并以历史年代为线索汇编。全书选取了1900年至2015年间,由大中华地区词曲作者创作、填词或译配的,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持久影响力的儿童歌曲500首。其中,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为题材的《春夜洛城闻笛》《春晓》《游子吟》等;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司马光砸缸》《花木兰》《神笔马良》等;描写亲情、友情、乡情的《好妈妈》《找朋友》《大海啊故乡》等;爱国题材的《祖国歌》《共产儿童团歌》《劳动最光荣》等;生动诙谐的童话题材的《舒克和贝塔》《小邋遢》《三个和尚》等;儿童影视剧、动画片的主题歌、插曲《小小少年》《葫芦娃》《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等;港澳台地区题材的《东方之珠》《七子之歌》《龙的传人》;描写少数民族儿童生活、具有少数民族音乐特征的《小巴郎,童年的太阳》(维吾尔族)、《牧童之歌》(哈萨克族)、《索玛阿杰鲁》(彝族)、《金孔雀,轻轻跳》(傣族)、《我是雅鲁藏布江边小卓玛》(藏族)、《侗乡小歌台》(侗族)、《幸福像金达莱一样》(朝鲜族)、《吉祥三宝》(蒙古族)等,尽可能全面展现各时期时代特征和各地区儿童生活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歌曲典籍融合史学研究、音乐分析等方法,在同类出版物中少见:一是对每首歌曲做了歌词、调式、曲式、演唱、音乐表情等方面的分析和提示,方便孩子们理解歌曲;二是为每首歌曲标记和弦,便于孩子和老师在学习、教学中伴奏弹唱;三是按演唱难易程度划分等级,供孩子们选曲时参考;四是按入选歌曲先后顺序,介绍了200多位词曲创作者,还对所有歌曲重新编曲、录音、缩混,并配有范唱和伴奏两个音响版本,供孩子们欣赏与演唱。
书中也抢救了一批年代较远、即将遗失的儿童歌曲的声音,如第一卷中部分“学堂乐歌”、民国时期音乐教科书中的歌曲、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批儿童歌曲,还有第二卷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的部分歌曲等,不少作品首次以歌谱加音响的形式面世。
首发式上,上海音乐出版社向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嘉定区教育局、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机构和学校赠送《中国儿童歌曲百年经典》。
一百年前的上海,是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祥地,在钢琴、小提琴、合唱、儿童歌曲、艺术歌曲等领域,都留下了一大批具有开创意义的经典作品。据悉,上海音乐出版社年底将出版《中国合唱作品百年经典》,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图书;明年上半年将出版《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音乐出版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