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国电影家协会换届,上一届的主席李雪健,换成了新一任陈道明。
李雪健和陈道明都不算在电影方面作品特别多的演员,他们的领域较为宽广,不仅仅局限在大银幕,电视荧屏、戏剧舞台,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相比电影家这样一个身份,可以用更大的名号来概括,称之为表演艺术家。我相信,大多数人看到这个两个名字,都会觉得是一种影视作品的品质保障。
可能大家不太相信,李雪健和陈道明年纪只相差一岁,他们出道的时间也没有相差太远。李雪健1980年出演第一部电影《天山行》,陈道明1982年出演第一部电影《一个和八个》。
从艺经历来看,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他和陈道明可以说代表了中国两类演员上升道路,李雪健是草根英雄,而陈道明走的贵族路线。
李雪健的从艺之路,很不轻松。1965年他随家迁往贵州凯里上中学,1970年做了工人,1973年当了文艺兵后去了云南二炮,这一呆就是三年。1976年,总政话剧团排话剧,从二炮借一批年轻人去帮忙,当时一共去了15个人。戏排完后,把他一个人留下来了。
当时给了李雪健十天探亲假,要他回家一趟后立马到北京报道,谁知道这十天后,总政话剧团变了卦。李雪健因此变成了一个“北漂”,总政的宿舍住几天,八一厂的宿舍住几天,等待着机会。
后来李雪健考上了空政话剧团,但不是做演员,而是一个替补,舞美、场工、道具什么都凑上他一个,主要是先把他留下来。慢慢的李雪健也能遇上一点小角色,一开始在《陈毅出山》里演匪兵乙,因为表现的不错,提升到了匪兵甲,又变成班长,开始有台词了。
他当时演的一出话剧《千秋大业》,被改编成电影《山重水复》,选用了话剧原班人马,但唯一一个没有出演的就是李雪健,这件事给了他极大的打击。
1982年,李雪健28岁时,终于遇到了话剧演艺生涯的一次巨大突破,在《九·一三事件》里出演林彪。他的表演段落曾经成为微博热搜,盛赞他演技的精湛。本来这个角色是给一个老演员准备的,但这个老演员一时外出表演,没办法回来,就让李雪健尝试一下。
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李雪健先减肥了20斤,剪了头发,为了在外形上贴近人物。他四处找林彪的照片,贴满宿舍的墙,早上天没有亮就穿上戏剧在院子里转悠,晚上听他的录音。
这个表演方式,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验派,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角色当中。很多好莱坞演技派演员,都运用这个表演方式塑造人物。
相比之下,陈道明开始演艺生涯,是另外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1971年,他还在上中学,被朋友拉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考试,本来没有打算要从事表演的陈道明,意外的被选上,开始学习舞台剧表演。
到1978年,他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入手,加上对于表演理论的学习,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表演水平。中戏毕业后,直接就分配到了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当演员。
1987年,李雪健刚刚在田壮壮导演的《鼓书艺人》里演了主角,陈道明演了李翰祥导演的《八旗子弟》。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差距?先不说田壮壮是李雪健的表哥,在1987年田壮壮刚完成《盗马贼》,相比陈凯歌、张艺谋,虽然都是第五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影响力还是稍逊一筹。
而李翰祥早在60年代就是港台一线大导演,1983年回大陆拍了一系列清宫题材电影,比贝托鲁奇还要早进到故宫实地取景。
他们的银幕生涯,都开启在80年代,这是中国电影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随之而来的是电视业的兴起。
1990年,李雪健出演了电视剧《渴望》,陈道明出演了电视剧《围城》。前者造就了万人空巷的盛况,而后者成为电视剧史中的艺术精品,代表了两个不同维度的高峰。
李雪健和陈道明的演艺生涯,是近40年来中国影视行业变迁的一个缩影。
从80年代的电影业,到90年代的电视业,新千年之后,陈道明出演了《无间道3》,李雪健夺得金马奖。往大了说,他们也代表了最传统的中国影视从业者成长道路。
有趣的是,他们都演过秦王嬴政,都是第五代导演的作品,李雪健是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陈道明是张艺谋的《英雄》。这两个秦王融入了导演不同的理解,在两个演员的演绎下,成了同一个角色两种不同的面貌。
如果要溯源中国电影,是离不开舞台艺术的,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便是以戏曲为题材。当时话剧进入到中国,称之为文明戏,不少从事文明戏的人员,慢慢开始摸索电影,也就成了第一代电影人中的主力,如郑正秋、张石川、邵醉翁等等。
早期中国电影无论从表演方式,还是拍摄形式上,都和舞台艺术有一定的联系。在好莱坞而言,优秀的演员往往也离不开戏剧的训练,不少演员都通过戏剧表演来磨练自己的演技。
本身明星制也是来自戏剧舞台的观念,“名角演名剧”,放在戏曲上来说可能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大家追崇四大名旦这样的角儿,以及他们最拿手的剧目,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李雪健和陈道明某种程度上,延续了这种精神,他们维护了自己名角的声誉,从而在接戏的时候充分考量了作品的品质。
前不久,濮存昕有一个采访,非常坦然地说到他没办法回到影视剧里,因为没有人想看他,没有人会找他,他也把时间都交给了戏剧舞台。2018年去世的资深演员乾德门,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因为无戏可演改行去开计程车,有客人认出他,不禁感慨“我们的娱乐圈到底怎么了,这么好的演员只能去开出租车?”
在这个娱乐时代,视频平台发明两倍速后,观看的时间成本减低了,对于影视剧的需求以“短,平,快”为主,看个爽,看个轻松。流量精神入主娱乐圈后,粉丝看电影看剧,能看个脸也就满足。
但这样的现状,已经有所改变了。在2018年票房前十的华语电影里,《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西红柿首富》《捉妖记2》《前任3:再见前任》《超时空同居》这几部中的表演都不算突出,它们更多的有类型的优势,表演只是在配合类型。
而《我不是药神》《后来的我们》《一出好戏》《无双》几部较为注重表演,需要有好的表演才可以支撑起叙事。从这个比重来看,观众对于表演还是有需求的,但更重要的是表演之于这些作品,能够提升整体的质感。
中国影视行业,从来不缺好的演员。从李雪健到陈道明,就是高高竖立的标杆。让好的演员获得关注,获得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以曲线救国的方式在改良影视剧作品的质量。
当然个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良,例如老生常谈的中老年女演员角色短缺,奥斯卡影后简·方达年逾八旬了,还能在电影里大聊性事,寻觅晚年幸福,归亚蕾、恬妞已经演了二十多年妈妈婆婆了。
重要的是能看到现状真的开始有所变化。演员之于行业的影响只是一个角度,剩下的其他方面也需要多部门协作。新的2019年,一切应该要越来越好。
作者:耳朵
编辑:李思文
责任编辑:王磊
来源:幕味儿|标题为编辑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