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上海天生丽质的社交名媛,曾历四段婚姻,两任丈夫为国壮烈捐躯。
她的一生历尽磨难,但一直微笑从容。
2017年2月7日,黄慕兰在浙江杭州辞世,享年110岁。
否定包办婚姻
1907年,黄慕兰(原名黄彰定,字淑仪)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开明之家,12岁被父母送进长沙周南女校。
1923年至1925年,黄慕兰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包办婚姻。第一任丈夫是个抽鸦片、打丫鬟的纨绔子弟。黄慕兰偷偷给父亲写纸条,以母病为由回家,从此再未回过婆家。
▲上世纪30年代初的黄慕兰
1926年,因为仰慕智勇双全的花木兰,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慕兰”。黄慕兰不仅人长得漂亮,顾盼生辉,而且有文化、交际广,有魄力,活动能力强,在武汉三镇很出名。很多优秀男士都对她展开了追求。
1927年,三八节当天,黄慕兰与《民国日报》主编宛希俨结婚。他们没有婚礼仪式,结婚的消息只是在报上登了简单的结婚启事。
1928年,儿子出生才三天,丈夫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但仅仅4个月后就牺牲了。直到7个月后,黄慕兰才在无意间才知道丈夫已经牺牲了。宛希俨牺牲时才26岁,她强忍着哀伤,把刚断奶的儿子送回宛希俨的父母家抚养。
▲宛希俨(1903—1928)遗像及茅盾为他题的字
第三任丈夫牺牲
1929年1月,黄慕兰离开南昌去上海工作,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
在这里,她遇见了贺昌,日久生情,黄慕兰开始了她的第三段婚姻。
与贺昌结婚不久,黄慕兰化名“刘阿秀”前往沪东恒丰纱厂当学徒。
1931年,贺昌主动申请独自秘密前往苏区斗争。黄慕兰后来才听到消息:他在江西会昌河遭敌伏击,最后因粮尽弹绝腿部负伤而壮烈牺牲。
▲黄慕兰第三任丈夫贺昌
▲上世纪30年代的黄慕兰
▲1935年黄慕兰与第四任丈夫陈志皋结婚照
▲黄慕兰婚纱照
▲黄慕兰与陈志皋及其子女
▲1946年4月,黄慕兰夫妇在上海愚园路寓所
避入杭州结缘,终得“桑榆晚晴好”
黄慕兰与杭州结缘于1932年,后来到杭州,开始了她最闲适的一段时光。
▲多年前,黄慕兰老人在逛西湖
1950年,陈志皋向黄慕兰坦白,自己决意离沪赴港。离别前的陈志皋,承诺“决不离婚”,但这一别,也成了永远。1988年,陈志皋在台北病逝,38年的时间里,两人再未见过一面。
▲1980年,黄慕兰与夏衍在上海合影
到了晚年,黄慕兰与所有子女团聚,子孙绕膝。1993年,她跟随二女儿定居杭州,开始了“桑榆晚晴好”的生活。
定居杭州后,黄慕兰才下定决心动手写自传,每天口述一盒录音带,再请人对录音带进行整理,耗时漫长。黄慕兰的外孙女陈弘欣写道:“家族里,我们这一辈中,我是第一个看着她开始写自传的孩子,看着她一遍又一遍,一篇又一篇地从湖北的大冶,写到北京、上海,直到杭州。”
▲2010年,104岁的黄慕兰在写作
“生不愿来,死不愿去;一生坎坷,晚景甚好。”这是黄慕兰的祖父临终之际,留给孙女的一句话,恰恰总结了她传奇的一生。“生不愿来”说的是黄慕兰的母亲用了三天三夜才将她生下,“死不愿去”则预言她一定会长寿,至于“一生坎坷,晚景甚好”,后来也一一应验了。
“一缕幽香,万般情意,沁入柔肠千结。回忆北伐扬鞭,年少风光卓绝。壮志豪情报国心,如荼火热。抛家出走忘朝夕,挥剑誓除荆棘。世间事,自多曲折。肝胆照,同仇巾帼。救死抚伤,神驰先烈。强敌崩溃,人民欢悦。又谁料风波再涉。感明镜,鉴我无私,还我本来清白。”这是黄慕兰老人在其自传出版时写的一首诗。
来源:新华社、人民网、浙江在线、央广军事、天津日报、浙江新闻、红色之声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