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佳木,亦有佳人、佳果。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自古是鱼米之乡,繁华之地,有烟波浩渺的南湖、醉仙楼、烟雨楼。说起嘉兴的吃食,足可滔滔不绝说上半天。顶出名的有檇李、粽子和南湖菱。
这三样吃食,亦是故乡的风物,从小吃到大,不可不谓之情深。如今客居城市,每每吃到它们,仍予我许多慰藉。
【 檇李 】
茶几上放着一盒檇李,统共12颗。每一颗浑圆、朱红、布满淡金色的小圆点,并且还有一道爪痕——传说是西施的爪痕。
遥想当年,美人纤纤玉指,捏起一枚檇李,长长的手指甲不小心划了一道痕迹,于是那痕迹便永远留了下来。说起来,檇李真是有福气,得到了美人的青睐,于是身价倍增,摇身变成了佳果。譬如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杨贵妃爱吃呢。有一个荔枝的品种就叫妃子笑。
如此说来,檇李应当有一个名字:美人果。清代王逢辰《檇李谱》云:“嘉兴为古檇李地,檇李见于春秋,地以果名也。”公元496年,吴越争霸,大战于檇李。
相传檇李始产于净相寺。净相寺的檇李,种在西桂房的一只天井里,由师祖梅堂亲自养护。果子熟了,摘几枚,装在白瓷青花盖碗里,内衬蕉叶,赠与镇上乡绅。佳果难得,寻常人吃不得。从前乡绅老爷们才吃得,吃了以后做诗,挥毫弄丹青,引以为美事。
岁月浮沉,当年西桂房的檇李树已坏毁,繁花之地,雅乐民间,仍有孜孜不倦之人,力耕之余,如养护小儿一般,悉心栽培檇李。
风桥三星村,有个陆园,陆园主人陆建民,种了七亩檇李。相传那一片檇李,就是当年净相寺里移栽的真种。花开时节,白花似雪,挂果之时,硕果累累。陆园檇李,嘉树成荫,名播一方之胜。
净相寺的檇李树是有佛性的。吃了香火,才结出又大又甜的果子。陆园主人,宅心仁厚。每年结果,仍不忘挑两盒,送到寺庙里,分给众僧人吃。
一年春天,陆园主人邀我们去赏花。花开胜雪,香远益清。看花之人,不觉生出一颗沉醉之心。炎炎夏日,果子熟了,陆园主人又邀我们去尝佳果。一径庭院,院中有一株梨树,一口水井,梨树下置一木桌。抬头即见青梨。主人端来一只白瓷盘子,盘中七八枚果子。观檇李之形,饱满浑圆,色朱红,布满淡金色的果粉。
陆园主人告诉我们,吃檇李最好的法子是:拿一枚熟透的檇李,咬一个小口,用力一嗍,满口皆是琼浆玉液——芬芳、隽永,那滋味令人回味无穷。每一样瓜果,都有自己独特的气息。檇李身上就有一种贵族气。
【 粽子 】
童谣唱:“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初学记》中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用五色线裹粽子投入江中。后来人们就把这天称作了端午节。过端午,吃粽子习俗也沿袭下来。
粽子古时称角黍,形状异彩纷呈,有锥子形,莲藕形,方形,长条形,筒形。嘉兴粽子呈菱形,四角尖尖,敦厚稳重。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妈和婶婶姨娘裹粽子,几户人家聚在一起。八仙桌上摆得满满当当:淘箩、木盆、粽叶、酱好的五花肉、枣子、赤豆、白棉线。几个婶婶姨娘,一边喧话,一边巧手翻飞。粽叶的清香弥漫在屋子里。屋外,天空湛蓝,云朵洁白,村子祥和,时光亘古。
月河街有个粽子博物馆。从选材,工艺,制作到粽子的古今演变,都有实物、图片,文字一一说明。馆内挂着丰子恺漫画《卖粽子》,妇人坐在楼上,看见街上卖粽子的人挑着担子。遂把一只竹篮系上绳子,放上铜钱挂下去。卖粽子的人取出铜钱,换上两只热乎乎的大肉粽。子恺先生的漫画何等稚拙有趣啊。
▲月河街的粽子博物馆
月河有老妇,割了艾草,扎成一束一束,五块钱一束。城里人当稀奇买了来。我家对门那对小夫妻,买了一束艾草,还有几只蒜头,叮叮当当挂在门上。
而我于一束艾草,一只粽子中,故乡的风物中,稍稍解了乡愁。
初夏已过,端午又至。陆游有《初夏》诗云“已过浣花天,行开解粽筵”。京师人以端午日为解粽节。这是吃粽子衍生出来的游戏。解下粽叶,以叶长者为胜,叶短者输。
【 菱角 】
菱角才刚上市,约略拇指般大,就有妇人,拎了菱桶到集市上卖。妇人也不吆喝,只是坐在一只小板凳上,低头剥菱角。秋风中,妇人头发,有点凌乱,鬓角染了白霜。
我蹲下身,拿只塑料袋子,装了半袋子菱角。接连买了几回,妇人冲我笑:妹妹,喜欢吃菱角哦。
实则并非那么爱吃菱角,只是觉得,这妇人的身影,甚是熟稔,有点像故乡的老妪。
我的故乡,有一个麟湖,湖上种了一大片菱角。故乡的菱角状若元宝,无角,据说就是乾隆皇帝吃过的菱角。又叫南湖菱、小青菱。我喜欢小青菱这个名字,因了这名字,总觉得那菱角,到了夜里,会幻化成一个身穿绿罗裙的姑娘,名叫小青。
春天,麟湖披上一条绿色的油毡子。菱秧撒下去,长出了菱形的叶子,青碧可喜。用木桩子团团围住,像围起了一只“羊圈”。可是总有不听话的菱秧,从“羊圈”里钻出来,顺着河水,一路流浪。
在河阶上洗碗、淘米呢,远远地看见一株菱秧漂来,立马取了竹竿捞上来。菱秧底下,结了淡青色小菱角。掐开来,尚且只有一泡水。
把捞来的菱秧扔到院子水缸里。再捞两株荷花、几条小鱼放进去。那一只水缸,俨然成了院子里一道风景。
菱角好吃,生吃熟吃皆可。我喜欢生吃,甜甜的、脆脆的。母亲坐在廊檐底下剥菱,烧菱肉饭。剥出的菱角,大半被我吃掉了。只剩了蓝边碗里浅浅一个底。母亲也不恼。
菱肉倒进锅里,油里煸一煸,倒入粳米、水。不一会儿,香气从灶头飘出来,一锅菱肉饭出炉了。在乡下,什么时节煮什么饭。阳春,苔心菜抽薹了,掐了菜心,切几块咸肉,煮一锅咸肉菜饭。立夏,则煮豆瓣饭。
乡下的妇人,有的是办法把寡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过年时,有老菱角吃。老菱角真的长了两只角耶,像老牛的角一样,朝两头弯。母亲买来老菱角,摆在八仙桌上,给祖宗们吃。凡是祖宗吃过的东西,小孩子吃了,可得到祖宗庇佑。因此,拜过祖宗,母亲把菱角分给我们。剥开来,肉甜津津的,很有嚼劲,有点像板栗。
有时母亲也煮上一锅老菱角,一口大铁锅,置于煤球炉上,呼呼冒白汽。端午节那一天,集市上有老妪叫卖菱角。不过那是从淤泥底下挖出来的,隔年的菱角,用红丝线串成一串串。菱谐音“灵”,大约因了这缘故,乡人在小孩身上系上一串菱角,祈愿孩子聪明、灵光一些。母亲在我身上也系了一串菱角,走路的时候,那串菱角叮叮当当,发出恬然悦耳之声。
这一阵去菜场,看见有菱角,就买回来一些。清炒,撒一把葱花,拌上香油、醋。端到餐桌上,几双筷子争抢着吃。一只只菱角,洁白如玉,香糯可口。
说来奇怪,隔了夜的菱角,鲜味尽失,并且煮不熟、烧不烂。不知这又是何故。
作者:简儿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