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报3月17日刊发《3000万游戏玩家中可能诞生新戏迷吗》,对热门网游《天涯明月刀》牵手传统京剧艺术进行报道并提出思考,引发热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专门撰文对此话题展开论述,鼓励传统戏曲人积极尝试——专业戏曲人参与游戏的程度越深,戏曲就越有可能和游戏和平共处,进而让游戏成为戏曲普及与传播的重要渠道
眼下,网络游戏《天涯明月刀》特地为玩家开发了一个和京剧相关的版本“曲韵芳华”,让玩家可以化身为京剧演员,穿上虚拟的戏装登台演唱一曲。这个新颖的版本是游戏开发者携手上海京剧院的著名演员,双方通力合作的结果,一经推出就获得不少人的好评。当然,质疑声也如影附形而来。最常见的担忧,就是怕京剧这样的传统艺术在游戏中被庸俗化,伤害了京剧的特性与气质。
坦率地说,多年来各款风行的网络游戏(包括手游),在人物造型等方面的特质与传统京剧的区隔显而易见,即使是此次隆重推出的“曲韵芳华”这个大版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汲取和再现了京剧的元素,尤其是设计者对京剧的精华及其美学的理解到底有多深入,依然是可以讨论的。毕竟京剧从最直观的造型到叙事、乃至于音乐风格等方面,都是在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基础上形成的,而从电子游戏诞生之日起,中国的游戏业就一直在不同程度地模仿着美国和日韩的游戏,不只是画风等视觉上的特点,还包括故事与人物关系等等与社群相关的行为方式,更内在的则是审美趣味与基本价值体系。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各领域日益复苏,经常有游戏公司希望推出更具中国色彩和中国风格的新的游戏产品,这样的努力方向应该充分肯定,但是在相当多的场合,中国元素依然只停留于表层,即使是既能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又很契合青少年娱乐心态的武侠题材的游戏产品,人物在脸型和穿着等方面或许有些中国风,却依然夹杂着日韩动漫式的行事方式和语言习惯,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从事电游行业的一代人根本上就是喝着日韩动漫的奶水长大的,他们对日韩动漫的造型和叙事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中国传统艺术,所以在游戏本土化的努力方面,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大量异域风格的游戏对青少年一代人审美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早就到了不能不加以重视的程度。面对来势汹涌的电子游戏潮流,我们并不是只能躲在角落里哀叹,眼看着青少年和传统文化的情感疏离而无所作为。要拉近青少年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唯一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有尽可能多的机会接触传统文化,而我始终相信民族文化传统经典具有无法抵挡的魅力,只要找到了合适的途径,青少年血液里被压抑了的文化基因就有可能被激活,他们自然会去主动探索与寻找更地道更纯正、更丰富的京剧艺术精品。
所以,即使网络游戏《天涯明月刀》的新版本“曲韵芳华”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其中加入的京剧内容也还偏少,但是让京剧以各种方式进入受青少年喜爱欢迎的主流游戏,终究比起自设藩篱更好。实际上在这方面,稍远的例子,是白先勇先生主持的青春版《牡丹亭》,他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样板,让大量年轻人走进了昆曲的剧场,成功地让古老的昆曲成为时代的偶像;同样,上海京剧院的王珮瑜、史依弘等优秀表演艺术家也在通过她们独特的方法,让越来越多青年人进入京剧的剧场。而对于那些因为还没有机会迈入京剧门槛,因而对京剧为代表的传统艺术还存有某些偏见的人们,只要有机会接触京剧,就有发生改变的可能。
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认为,游戏的冲动是人类和其他动物最重要的区别之一,而游戏就是人类向艺术和审美提升的最重要的通道。尤其是在大型电子游戏越来越深地介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当下,善用游戏,让它成为青少年通往戏曲的桥梁,决不是一件坏事。至于努力传递正确的戏曲知识,努力捕捉并掌握戏曲在造型上和叙事等方面的美学特征,至少让游戏里的京剧被有点京剧知识的玩家少一点吐槽的机会,这样的要求应该不算太苛刻,而要想实现这个小目标,其实是需要京剧人参与的。京剧界参与游戏的程度越深,戏曲就越有可能和游戏和平共处,有朝一日,电子游戏不经意间就成了戏曲的普及与传播的功臣,岂非美事一桩?
作者:傅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图片来源:出品方供图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