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此前就推出了《初心红》笔记本等相关文创产品
上海评弹团不久前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召开创研会,邀请专家为合作剧目《初心》初稿把关。翻开剧本映入眼帘的主角名叫张人亚——《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等一批珍贵文件的守护者。
是吴侬软语颂英雄传统的继承
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将张人亚与家人守护文件的故事写成了《守护》,在刚落幕的首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上,纪念馆讲解员李欣曈凭借这一故事,最终获得了金牌讲解员称号。青年编剧杜竹敏为这一故事深深感动,主动推荐给上海评弹团。
青年编剧杜竹敏与讲解员李欣瞳
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读完故事,很快便决定促成合作,致力将这样一段鲜为人知又十分特殊的英雄故事搬上舞台。作为江南文化的代表,评弹一直流淌着红色文化的血液。高博文告诉记者,从建团之初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到后来的《芦苇青青》《海上英雄》《王孝和》等,无一不是讴歌英雄、传唱颇广的佳作。他希望继承前辈的传统,在党的诞生地挖掘更多像张人亚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共产党员故事。
有了创意,还要回到历史现实中找答案。主创团队在过去几个月间,先后走访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及宁波霞浦张人亚故居等地。就张人亚的故事、文物的历史价值等向党史研究专家及当地群众深入。
张人亚等人守护的《共产党宣言》最早中译本
杜竹敏告诉记者,关于张人亚留存的史料不是很多,也给予创作者合理演绎,进行戏剧构架的空间。尤其是评弹擅用说表艺术,需要充分展现人物内心的变化,这就给予主创以考验,如何展现宏大历史背景下共产党人抉择的同时,从人心、人情出发,展现张人亚守护党章、坚定初心的故事。
面对评弹团将这一故事改编成评弹的意愿,作为故事原作者,徐明表示:“《初心》的核心,是张人亚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保留下一包珍贵的文件,他背后蕴含的一种理想、使命是很伟大的,我很期待看到最终的呈现。”
更是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使命
而在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合作交流中,评弹人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视野也打开了。“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计划在三年间开发100个红色故事献礼。”别看数量巨大,在高博文看来评弹样式的丰富性恰好给予创作充分的空间——不管是革命时期的英雄,还是当今坚守一线默默奉献的共产党员,都可以成为评弹作品讴歌的主角。
为此,高博文计划计划,有的人物可以延续《初心》的中篇样式,也可以用开篇、弹词等多种样式加以表现。在未来的演出中,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拆分组合演出。高博文说:“评弹人将充分发挥都市文艺轻骑兵的作用,讲好、传播好红色故事。”
而眼下,评弹率先把垃圾分类写进评弹、评话小节目,通过这样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在社区基层演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相关链接】张人亚其人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一名普通党员,张人亚将手中的文件书刊从上海秘密带到宁波镇海的乡下,托父亲张爵谦秘密保管。张爵谦虽是普通农名,但深明大义,将一系列珍贵资料藏在自家菜园中。此后他又将其藏在衣冠冢之中,躲避了敌人的搜查。
1932年张人亚从瑞金赴福建工作,途中因旧疾复发殉职,时年34岁。在老家苦等儿子消息的张爵谦直至新中国成立,一直悉心保管文件书刊。1950年,他与家人将这些珍贵资料档案交给党组织。如今,这批文物在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珍藏。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决议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大会决议案及宣言》,以及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图片: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上海评弹团供图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