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立人设”“卖人设”等自我营销的方式被很多明星采用,如“老干部人设”“耿直boy人设”“吃货大胃王”“学霸人设”等,意图凸显强化优点,吸引粉丝流量,但有的人设因名不副实甚至造假欺骗,全面崩塌,比如某打造学霸形象的演员遭群嘲、口碑一泄千丈,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前段时间,南京有家日料店仿照《寿司之神》方式给自己拍了一段宣传片,并声明只接待熟客,必须提前预约,不能剩菜以示对厨师的尊重等规定。然而宣传片播出后反而引起了反效果,有人“吐槽”店内一点都不卫生,餐厅老板手上有伤、戴着手表还做寿司,再一探究,很多食物的进货渠道也有问题。片子播出一天,这家店就被卫生部门查封了。
且不论这之后种种问题,人们看到这段宣传片后纷纷“找茬”的反应,在新闻评论员骆新看来,就是店方经营者把社会角色定位的戏“演过了”所引发的。广告的本意是希望达成错位化,塑造高大上的“人设”,但餐厅本身制作水平远没能达到这一高度,还摆出给食客定规矩的教育姿态,“得罪”了年轻人,这是典型的“人设”与受众不匹配的问题,造成大型“翻车现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设”字面意思是“人物设定(character design)”,该词最早用来形容小说、漫画等二次元作品中对角色外形、性格等的设定,英文可翻译为“character set”。网络上常说的“人设”,大多指公众人物在大众面前扮演的形象。但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在人际交往、职场形象中也或多或少有着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人设”,有网友开玩笑说,你在朋友圈微博等个人社交平台上的发的每一句话、每一张自拍,也意味着你希望传递给外界的讯息,点滴汇聚拼贴出个人“画像”。
如何演好社会角色?你能否读懂他人的弦外之音?骆新日前亮相行知读书会,以“社会表演与生活表达”为题,与读者分享如何看待今天社会中的“人设”。在他看来,为了降低交流成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演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设”,也就是所谓“社会表演”。在一些特定的职业身份,比如演员将“人设”看成重要的商业推广手段,有效设定了自己的“人设”,从而获得在观众中的辨识度。
塑造“人设”最简单的方式,是改变自己的形象,比如葛优的光头、易中天的中装都是设定的视觉特点。通过各种符号,人们为自己的人生作出了设定。
什么是好的“人设”呢?骆新谈到,首先要知道自己内心的核心动力,明确要什么;其次,“人设”要有原创性;第三,要有可辨别的形象;第四,“人设”要清晰。立“人设”要留神,有些企业将自己变得“人格化”,一旦老板的“人设”出了问题,企业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比如互联网公司强调多元文化,马化腾的腾讯公司、马云的阿里巴巴都不允许员工直接叫“马总”,特别是马化腾,一定要叫英文名(Pony);阿里巴巴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花名,创始人马云的花名是“风清扬”,花名的效果是弱化现实身份,希望在虚拟世界中交流无碍。很多外企内部交流都用英文名,也是企业文化的象征,希望营造平等、柔和的感觉,这也是一种“社会表演”。
社会表演不仅是简单的着装、语态问题,更多的牵涉到社会认同感。加拿大学者戈夫曼在“社会表演理论”中,就曾强调人在社会表演中有前台和后台之分,没有人愿意让人到家里看到自己的后台是什么样。在社会表演中后台是很模糊的,不能以前台角色要求后台角色同样鲜明。“当我们回到家中,进入到亲密关系中,不要再强调角色的清晰。真正的亲密关系,一是不用强调谁说了算,二是关系可以不断变化。”
换句话说,再坚固的人设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以有效交流获得真正的认同感。“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架是完全没必要打的?只是为了要强调自己的人设而引发的?”骆新说,人际交往关键点是不要只顾着自己讲、自己演,多听听别人怎么讲,再根据对方的方式进行倾诉和沟通。
他以姚明和奥尼尔为例,姚明刚到NBA打球时,奥尼尔对他并不友善,常常出言不逊,但当美国记者采访姚明时,姚明却说,“奥尼尔是个好球员也是个好人,他有时候有一些话可能也是无可奈何必须这么说,但我知道他不是这个意思”。正是姚明这番善意的表态,化解了二人关系,两个球员逐渐成了好朋友。从沟通智慧上来说,姚明拥有最大的力量就是坦诚以及能听懂对方说什么。在骆新看来,这正是表达力的关键,不是表达,而是聆听。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