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问世83个春秋的风雨历程中,巢峰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7月5日,在亲朋的簇拥和祝福声中,巢峰度过了91周岁生日。“我一辈子就是要做《辞海》。”这几年因身体原因住进华东医院,但巢峰仍心心念念着最新版。
不少老同事明白他的心思,凑到巢老耳边说:“等第七版印出来了,就抱过来给您过目!”第七版《辞海》将于今年内亮相,修订和新增比例预计大幅提升,并将同时推出纸质版与网络版。作为中国唯一以字带词,集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辞书,《辞海》堪称历史的大事记、档案馆和里程碑。这一当之无愧的上海文化金字招牌,融入了全国乃至海内外一代代读者的记忆。
(文汇报记者 许旸 摄)
而从第三版(1979年)至第七版(2019年),巢峰是我国唯一一位先后参与主持了五个版本《辞海》编纂修订出版工作的“辞海人”。40多年筚路蓝缕,“我的生命跟编纂《辞海》交织在一起。我老了,但我相信《辞海》不会老。”这份告白,从未褪色。
迎着老人温和的目光,文汇报记者走近巢峰——面容清癯,剑眉华发,眼神清亮,握手时能感受到指尖传来的力量。虽身囿病房,讲话行动不似从前那般利索,巢峰一直惦记着“挚爱”。接过记者的采访本,他握笔的手微颤,但一字一句结实铿锵:不忘初心,情系辞海!
一辈子被一件事“套牢”,自谦“后勤部长”
透过生日蛋糕上摇曳的烛火,许多人都会追忆起40多年前的那片灯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后的第三天,1978年12月25日,首批《辞海》编纂人员进驻上海陕西南路25弄的几幢楼房,紧锣密鼓展开工作,好多个夜晚灯火通明,没有休假,连春节都在加班。
从接到编纂1979年版《辞海》任务到其出版献礼,前后时间不足一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时任上海辞书出版社副总编辑的巢峰组织专家和人员,史无前例完成1300万字、超10.6万词条的编纂,出版了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辞典《辞海》(第三版)。这套书成了改革开放伊始出版界的“报春燕”,许多词条注释在当时都经反复论证,具有突破性。图书出版反响爆棚,定价55元的《辞海》三卷本共售出62万套,《辞海》缩印本定价22.2元,销量更高达近300万部。
“我是后勤部长,大事小事都得干,烤火的煤炭,我去弄,烧饭的师傅,我去请。从出版系统抽调了许多资深编辑和100多位编辑校对等一大批人,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巢峰认为,大型辞书“三分编写,七分组织”,编《辞海》堪称大兵团作战。当年为了协调工作,巢峰在会场张贴进度表,整整“霸占”了一面墙,每个学科插上小红旗标明进度。“各学科组成员经常端着碗看进度表,谁落后了,不用别人说,晚上他们办公室的灯准最后一个熄。”
缘何甘心一辈子被《辞海》“套牢”?巢峰有句朴实的感言:编辞典,枯燥是枯燥,但钻进去其乐无穷,每一条都是知识。那一代人对知识的饥渴,是显而易见的。1928年巢峰出生于苏北黄海之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他曾自述,自己是不足14岁就投身革命、17岁就加入共产党的“红小鬼”。小学没毕业,初中只读过三个月,巢峰的学识,靠的是长年累月的刻苦自学与实践。每审一部书稿,他先找一堆参考书,书稿审完,书基本上也看完了。他倡导的“辞海学”亦见成果,开山之作《辞海论》一书曾获上海图书奖。
多年前巢峰与《辞海》主编夏征农
“对不对,查《辞海》”,已成读者口头禅。《辞海》最早于1915年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出版家陆费逵动议编纂,第一版诞生于1936年。80年来,在舒新城、陈望道、夏征农、陈至立等历任主编的主持下,自1979年第三版起,形成了稳定的十年一修规律,到2009年面世的第六版,累计发行达600万部,分册达2000万册,创中国大型工具书发行量之最。
“我们编辑出版队伍以作风严谨为荣。一个引文,每个数据,都要逐一核对,每个标点、每个符号,都要认真推敲。字斟句酌,一丝不苟,是我们信守的格言,而马虎草率,粗制滥造,不负责任的行为,则是令人唾弃的。”以巢峰为代表的几代“辞海人”,倾其一生诠释了精益求精、反复打磨的出版工匠精神。
《辞海》最紧俏时需凭结婚证购买
身处搜索引擎发达的海量信息时代,《辞海》之所以被视作“标准书”,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编制词条的素材都是各学科研究的结晶;在此基础上编纂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加以提炼和概括,并经一次次审校而成。“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语言,一方面要予以呈现,但另外一方面需要谨慎,在反映生活和时代发展的同时,注重稳定性。”如今,《辞海》编订队伍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加入。诚如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秦志华所说,不管是在《辞海》纸质时代还是当下互联网时代,巢老身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都值得坚守。
多个版本的《辞海》
巢峰太明白编舟渡海中的苦与甘,他有不少金句——说大型辞书出版工程是“三分编辑,七分管理”、一个单位的好风气“成之三年不足,毁之一旦有余”,对出版的敬畏是“书比人长寿”等。
为了持续推进中国辞书事业,第三版推出不久巢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长达22年的辞书出版选题规划(1979-2000)。规划中含《中国成语大辞典》《哲学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词典》等大中小型辞书400多种,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大部分领域。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选题已经出版,其中11部获国家出版最高奖,填补了文化建设中许多空白。
当初一纸规划,已成满目琳琅。当人们走进辞书社那间不大的会议室,环壁书柜,大小典籍比肩。累累硕果背后,巢峰也注重量与质同行。上世纪80年代《辞海》确立“十年一修”制度。这意味着每隔十年,这部综合性大辞典都要进行增删修订。而这在国内外辞书界,都是极其少有的。
巢峰在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办公室 (朱志凌 摄)
“《辞海》不是天书,不可能不犯错。一代代辞海人,即便是‘超人’,也只能认识客观世界的某些部分,却不能认识整个客观世界。”巢峰认为,金无足赤,书无完书,知识点同样会陈旧老化。真理的长河无止尽,在长河探索前进的过程也是无止尽的。就拿“抗日战争”词条来说,《辞海》从第二版收入开始,其后每个版本都有所修订,到2009年第六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成为正条,“抗日战争”作为参见条,包括了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整个过程,表述上更加严密。
出人出书出效益,每一版《辞海》亮相,都在业界引发不同层面的震动——1979年版《辞海》成了畅销书,读者蜂拥挤至柜台抢购,有的书店甚至需要新婚夫妇凭结婚证购买《辞海》;良好的经济效益“解决了社里180个人的住房”,为业界艳羡,巢峰满是欣慰:“作为一社之长,就要让编辑们工作时心无旁骛”;1999年版《辞海》主体版本配置了彩色插图,在我国大型词典中开风气之先;2009年版《辞海》有了衍生产品电子阅读器,搭建了数字技术平台……
“每天搬个小板凳坐在门房,谁都不敢迟到”
离而不休勤耕耘,老骥伏枥献余热。2017年,年届九旬的巢峰出版了《巢峰品德修身读本》(书法诵读版),“俯下身子”为青少年写蒙学读物。扫一扫书中二维码,读者还能收听书中关于品德修身的嘉句名言。该书责编朱志凌曾感叹:“别看巢老年纪大了,但他十分接受新事物,认可用新的技术和方式传播知识。”
两年前,巢峰携新书亮相上海书城(新华传媒 供图)
“老巢待人处世有严有慈,他之前在社里时,每天早上就搬个小板凳坐在门房里,谁都不敢迟到。但他对同事、下属十分宽厚,但凡大家有什么困难,哪怕他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了,都会尽量帮助。”上海辞书出版社原党委书记、副社长孙宏达说,巢峰的这些品德就是出版界的传家宝。
“《辞海》就像他的孩子一样,是他念念不忘、最放不下的。每次见面都会问,《辞海》编得怎么样了?”上海辞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唐克敏是巢老带进出版的门,“我最敬佩他活到老学到老,视野开阔、心胸宽广。”
生日前夕,王为松带着鲜花拜访巢峰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王为松曾用笔为这位“敢做敢当、嫉恶如仇”的前辈“画像”:“白发,圆眼,苏北口音,声若洪钟。这形象在我记忆里是慈祥,在传说中则是严厉。”
在日常交往中,巢峰堪称性情中人,碰上辞书界的歪风邪气,或是辞书条目谬误,巢峰会毫不留情地批判,一番番发言掷地有声。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与巢峰共事的资深编审秦振庭曾赋诗一首,概括巢老风采——析辞辨义风云骤,问海探峰典籍编。新城望道征途漫,华章再奏志当坚。
今天,所有的祝福汇成一句:巢峰先生,祝您91周岁生日快乐!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注明上海辞书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