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委约作品,由上海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家龚天鹏创作的第十一交响曲《潮》,明天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由音乐总监张艺执棒上海爱乐进行世界首演。该作以一位生活在上海的90后作曲家的视角,通过音乐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沧桑巨变。
“作为一名90后,我亲眼目睹了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从上海这扇窗口也能看见国家发展的缩影。《潮》既有浓浓的家国情怀,也有我作为一位上海市民对这座城市的观察和想象。”龚天鹏表示,这部作品的音乐语汇中西合璧,融合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等元素。
▲龚天鹏创作的第十一交响曲《潮》将由音乐总监张艺执棒上海爱乐进行世界首演
全曲以潮为核心意象,分为听潮、赶潮、弄潮、梦潮四个乐章,蕴含抗争、建设、改革和未来四个庄严的主题。《潮》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担任文学策划。“潮水是时代变革的象征,寓意人们内心汹涌般的家国情怀。这部交响乐抒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的精神气质。”毛时安说。
据介绍,《潮》既有晚期浪漫主义的磅礴气势宏伟结构,又不乏委婉动听的诗化旋律,同时广泛借鉴了现代的音色音响和技法。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还有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中国传统戏曲元素闪现。
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张艺坦言,排演《潮》这部作品的过程,让他想起了不久前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不同年代的人对祖国发展的不同观察视角。而龚天鹏在《潮》的音符中,融入了一位90后作曲家对祖国的热爱。”上海爱乐乐团团长孙红表示,近年来乐团委约的创作已形成“红色文化”系列,明年《交响组诗“百年颂”》也将问世,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相关链接:
第十一交响曲《潮》的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听潮 乐曲开始,加弱音器的圆号好像一抹鱼肚白在迷蒙的夜色显现。深沉抒情的第一主题江河在摇曳的波光里闪烁,那种如歌如诗的倾诉,仿佛长江黄河源头在青藏高原的草甸和星光下蜿蜒流过来,带着呼吸般的温柔涛声。接着,在钢琴伴奏下,第二主题庄严地呈现了。人民在古老广袤的中华大地演绎了一幕悲壮激越的英雄的史诗。这是黄河壶口瀑布一泻千里声震长空的涛声。在展开部,江河奔涌,溪水流淌,江河主题和英雄主题交织,波澜壮阔地时而斗争、时而对话。萨克斯回味深长的吟唱中有第二乐章副主题伏笔。整个第一乐章带着崇敬和沉思的品格。这是对历史的致敬,对过往英雄的缅怀。在定音鼓铜管乐的轰鸣中,我们仿佛看见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乐曲在汽笛与涛声中结束。
第二乐章 赶潮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国建设热浪滚滚的年代。百废待兴,朝气蓬勃。第一主题音响的灵感受到60年代最具时代感歌曲“社会主义好”启发。激昂欢快的旋律带有大工业生产雄伟昂扬的力量。大提琴声部奏出第一乐章隐约出现过略有沉思探索意味的第二主题。展开部带有谐谑曲的色彩,丰收的大地响起农民们挑着扁担哼唱的民歌,步履轻快。两个主题的复调呈现,展现了工农业建设齐头并进的热潮。最后在快速的演奏中推向高潮。
第三乐章 弄潮 中华儿女是伟大时代改革开放的弄潮儿。钢琴奏出流水般的引子,人们在三峡大坝漫步,望着从闸门奔涌而出的瀑布般的洪流,百感交集,思潮起伏。现代化大都市在春天的故事里拔地而起。人们意气风发走进一个新时代。欢快的西域的音乐形象出现,仿佛一带一路扬起的彩带。高山流水,雪梅绽放。戏曲和民族音调交相辉映,犹如江河的支流汇入时代的大潮。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蓝天下高高飘扬,亿万人民像滚滚洪流前进在改革开放的大路上。
第四乐章 梦潮 这是一个充满幻想和希望的乐章。热烈、欢快、生动,交织着现代的梦幻色彩和庄严的颂歌意味。一个古老的民族焕发出巨浪般的青春生命活力。江河携手,万里滔滔,奔向辽阔的海洋。我们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闪烁在广阔的海平线上,霞光万道……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图片:上海爱乐乐团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