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安静得让我有点孤单,全是一排排空着的椅子。”上海建投书局浦江店店长谢重澄,从一楼逛到四楼,对着手机屏幕另一头的网友同步介绍C位区域和主打书单,不忘开开玩笑:“我好喘啊!想喝水”;
上海钟书阁静安店店长原扬在直播镜头前释放了“李佳琦式”鸡血一面——“宝宝们在吗,有在看的宝宝请敲1”“快买它!读它!”从一开始300多的观看人数,到直播结束后涨至近8800人、评论超1万条,小姑娘坦言“四个小时直播下来,差点脑缺氧”;
“平时都是面对面与人沟通,第一次以网络直播形式交流,我不太熟悉,一开始看不清楚网友提问,都是靠同事在回复,互动起来有点生疏。”钟书阁泰晤士店店长陶舒婷从焦虑到兴奋,转折点在于她从后台发现,不少网友去搜索她直播中讲到的书,“能带货很开心”……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侵袭,原本在2019年热闹复苏的实体书店被迫放缓了步伐。2020“春节档”前后,沪上多家书店暂停营业,但书店人没闲着。最近几天,戴着口罩的店长们纷纷举起手机,实体书店变身直播间,带读者“云打卡”逛店,边唠嗑边卖货,或提供在线直播讲座。当书店阵地加速向线上转移,市场格局将有何种变化?下一步突围重生的契机在哪?
不愿“坐以待毙”
“春节本来是生意最好的时候,疫情无情稀释了客流,平时爆满的咖啡区域和传记图书馆空间空荡荡的。但不能坐以待毙,突发因素倒逼我们去思考书店的自我造血,以及在商业上是否有足够的成长。”昵称“蟹店长”的谢重澄坦言,单独去卖图书产品,实体书店优势不大,“线上平台技术相对薄弱,直播的效果也许也不明显,但我们愿意去尝试探索。”
于是,一个多小时的直播串起了建投书局最吸睛的几处地标——从楼梯拐角处的“医学大神”系列展板,到100多种新年设计红包墙,再到“灯塔”彩虹色系列笔记本等文创区、北外滩观景台等,屏幕左下方不时冒出“每个角落都是亮点”“好高端哦”“因为整体的策划好啊”“看到书店灯光的倒影啦,好温暖”等评论。而聊到《DK医学史》《协和医史》《孩子,如果你要学医》《数字医疗》等战“疫”书单时,网友们马上互动“现场可以下单吧”“书在哪里买?”
“这种即时沟通的现场,让我们直观看到读者的喜好和诉求。”在他看来,书店不再是孤立的陈列,而是融入现代社会冷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对接。书店人格并不全是高冷,而是变得更接地气、“网生态”。这场直播以“忘词的即兴solo”作为ending——哼了段苏打绿《当我们一起走过》后,“蟹店长”自嘲“戴着口罩,自带回音效果”“大家不要嫌弃啊”。
“在这场生命与病毒的博弈中,一本书籍的力量也许远不如一只口罩来得直接。”但让建投书局品牌总监李璐和小伙伴们感动的是,有那么一群人,在“以宅制疫”的假期中,自发开始了阅读,实体书店也许便有了困境之下的突破口——我们应为读者和社会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和服务?
升级“云陪伴”
推荐图书的同时,隔空和读者唱歌唠嗑的,还有钟书阁四家分店的店长。作为上海本土知名连锁品牌,钟书阁率先发起连续四天的接力直播,带读者逛“无人书店”,每场时长三四个小时,根据店面所在社区定位,风格各有侧重。比如位于泰晤士小镇的首家钟书阁内,陶舒婷没忘了为店内“最美”设计理念打call。“弹幕”上纷纷显示:疫情过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来钟书阁,享受在书店读书的美好。
“以前一些书店也开通过网上直播,但大多为了销售当季畅销书或举行作者见面活动等。这次直播最大的不同,是为宅家的读者解闷,以力所能及的力量带去精神层面的陪伴,缓解疫情的紧张感和焦虑感。”钟书阁网络直播项目负责人金钟书告诉记者,特殊时期书店关闭是暂时的,读者渴望知识、渴求通过阅读感悟真善美的心情不会变,“无论是主播唱歌朗诵,还是抚慰人心的陪伴式逛店,刚刚结束的4场直播只是一个开始,我们计划尽快复盘调整后,联合全国24家店继续直播。”
线上陪伴感,也是店长原扬一直强调的,“直播第一目标不是卖货,有更多人观看参与是关键。直播中途天猫给了主页推荐导流,一下子涌进好几千人。”她坦言,实体书店本来就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行业,疫情当前,租金、人力成本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但首先是防控疫情,“和读者一起期待,相信一定会重逢在春暖花开。”
教辅教材是钟书阁多年积累的优势资源,开学延后“停课不停学”,书店已联合上海邮政启动快速发货通道,确保线上下单的读者能以最快时间收到图书。闵行店店长谢宁和助理孙少丹在直播中帮读者解决后顾之忧——“书店旁就有中国邮政门店,我们会第一时间发出这些图书快递,其中也包括发往湖北省的,希望尽可能早些抵达,不让书友失望。”
据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统计,春节迄今,沪上部分处于商业综合体内的品牌连锁书店在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并得到有关部门许可的前提下保持营业。2月8日,上海开门营业的实体书店包括上海现代书店3家门店、钟书阁3家门店、大众书局2家门店、言几又10家门店、西西弗17家门店及空港文化6家门店等。10日起部分实体书店将恢复运营,上海图书公司福州路门店、思南书局两家门店暂定11时至17时之间营业,上海外文书店、博库书城恢复营业,部分民营书店也将陆续复业。
当优质服务从线下延伸至网络,书店人发现,线上图书的销售空间还远远未到开发殆尽的阶段,关键在于如何挖掘潜在受众。除了直播,读者还需要更多的线上知识服务选项。
重建书店业“免疫系统”
一个可预见的现实是,即使疫情结束重新开业,实体书店也难以在短时间内重新获得人流如织的读者到店体验,仍需借助线上平台作为补充。线下不便相聚的当下,如何充分利用线上渠道,为隔离在有限空间里的读者打开更大精神天地,提供更可持续的动力,成了业内思考的命题。
“书店以空间、书籍、人为载体,不仅记录并传承着人类历史,也应该作为理性与独立思考的呼吁者,通过深入探讨与对话,集多方智慧,为读者理性分析未来可能面临的困难和转折,并一同寻找解决方案,给生活以启示和希望,共渡难关。”在李璐看来,这段经营暂歇期里,书店可以将目光转向产品的深度策划和运营,如精细化搭建会员制度、更新店面产品陈列、深化主题内容策划 、研发系列活动产品等。当疫情解锁,“寒冬”过去、读者重新回归后,书店才能以更蓬勃的姿态来引导和回应大众需要,重建“免疫系统”。
“生命健康成了普遍关心的高频词汇,未来我们打算在图书选品、讲座活动中,精选与生命科学相关的主题内容,充分利用书店的专家学者优势,为读者策划一节节在线互动课程,打包线上知识服务,弥补远距离短板。”谢重澄透露,实体书店要活下来必须要做文化服务,而团队角色不光是图书馆员,更要有生意头脑,有文化创意策划力,在商业道路上寻找突破和可能性。
疫情导致的“急刹车”,不啻于一场行业洗牌,其后是跑得更快,抑或低速慢行?“这几年实体书店虽止跌回升,但经营基础非常脆弱,许多都是近几年新开的店,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大多数还在投入期,经营未进入良性循环,抗压能力很弱,加上遭遇对实体消费零售行业冲击最大的突发事件,定然会加剧实体书店的危机与挑战。”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院长程三国担忧,这次疫情很有可能对冲掉实体书店来之不易的复苏成果。
更多书业人正在行动。在实体书店线下业务受阻之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启动“燃灯计划”,联合书店伙伴们一同探索线上平台,通过邀请出版社合作过的作家进行线上分享,与书店平台进行社群、宣传、销售联动,把阅读和分享移到云端,让共同怀抱阅读热望的同道在另一种媒介“相遇”,在线为书店与阅读燃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非常时期,书店不能就这样沉默下去,我们做线上直播,每天陪伴爱书人,确保订单不间断发货。”金钟书认为,试水直播只是开端,实体书店线上空间广阔,更多可能性有待探索。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