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9点,美好的一天从买书和阅读开始”——打开饿了么APP,在外卖服务里键入“中版书房”,主页这句话跃入眼帘。
3月的最后一天,中版书房上海长宁店在“饿了么”平台正式上线,目前已上架商品223个品种,图书和文具文创分别为164、59个品种,其中限量签名图书31种。想读的书、想买的文具、甚至是名家珍藏签名本,足不出户,一小时内、最快30分钟就有外卖骑手送到手中。
经过一周的筹备,30日试营业当天,平台成交了第一笔外卖订单——天山路社区的一位居民买了本《新华字典》,售价24.9元。顾客上午10:04下单,10点半左右就收到了所购图书,实现了半小时书香直达。今天新增的订单里,家住仙霞新村街道的刘女士,选购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英汉对照)》和《新华字典》第11版大字本。
不难发现,这些书正是中版书房所依托的中国出版集团“当家产品”。作为中国出版“国家队”,中版集团旗下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知名机构。无论是线下实体书店,还是线上外卖平台,中版特色图书优先“上架”,含“魔法与少年”“中国古典”“理解这个世界”“人类群星闪耀时”等类别。
“在平台下单的读者可拿到一枚精美的金属书签哦”“春风十里感恩有你:满50送口罩1枚”……这些贴心的“附加”服务,为书店外卖添了几分人文色彩。“出乎意料的是,上线没多久这么快就有订单来!这也提醒我们,很多时候,客户的需求,也许我们并没去好好开发。”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辑、上海中版图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佩英告诉文汇报记者,中版书房长宁店的定位本来就是社区书店,力求为周边居民供应更快捷优质的文化服务,而外卖快递也多为附近5公里、10公里用户服务,两者在目标用户、商务属性上有交集吻合。
据介绍,疫情期间,为了确保读者安心购书,每一笔订单的书籍、赠送的书签与口罩,都会经书店店员进行75%酒精消毒,解除后顾之忧。
有别于电商的社群服务项目,进驻外卖平台的实体书店更需要亮出自己的主题特色。在业内看来,中版书房有其独特优势,那就是“出版人开书店”——背靠中国出版集团深厚的内容资源、品牌资源和作者资源,书店可以在全国推广建设新文化创意阅读空间,探索回归书店线上线下的内容升级,为更多读者做好阅读服务。
但相比于“背靠大树好乘凉”,助力实体书店“线上出圈”显然对“国家队”提出更大挑战。刘佩英坦言,如今线上销售是大势所趋,受疫情冲击线下店暂停营业,但即便面临一些困难,书业从业者不能坐等风口过去了再行动,“积极介入新的商业模式探索,尽力扩大图书的消费场景,多卖一本也是迈出了艰难跋涉的第一步。”
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外卖点书”成了越来越多实体书店的新选项——连锁书店言几又上线饿了么,北京72家书店集体入驻美团,既有新华书店、涵芬楼等老字号,也有走特色路线的小众书坊、码字人书店等,平台方还给予免费入场、流量补贴等支持……实体书店与电商平台的合作箭在弦上,但要找准网上网下渠道结合点“带货”却并不容易。
就像不少网友所讨论的:比起各类餐饮、生活用品、医药等高频消费品,图书相对低频,似乎并非具有“刚需”快消性质,外卖平台本身强调的“急送”,难以在实体书身上施展魔法。还有声音认为,部分实体书店并没有指望外卖平台这根“救命稻草”,更多是开辟一条生路,一旦线下客流恢复,可能就无力顾及了。
马上迎来70岁生日的上海外文书店,十余天前悄然上线美团外卖频道。因实体店位于上海福州路,周边商务区较多,客群多以白领为主,在页面图书陈列和选择上,相对更偏好这批客户的阅读喜好。上海外文书店总经理顾斌告诉文汇报记者,截至31日外文书店的外卖订单共有7笔,卖掉了23本书,包括《夏洛的网》等儿童文学读物、《杀死一只知更鸟》等经典外文小说、《谁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人物传记系列。“距所谓的‘流量’爆款,的确还有很长的路。但不管怎样先把店开起来,再慢慢‘装修’。运营一段时间后,我们也会根据周边客群兴趣灵活调整书目、推出个性化服务。”
IT评论人康斯坦丁有个观点:实体书店与外卖平台看似八竿子打不着,最后却神奇地走在一起,究其原因,在于书店想自救的决心实在太强。为了生存下去,不再固守一亩三分地,或许能迎来新机遇,并挖掘更多可能性。
究竟是无奈下的变通,还是新一轮市场契机?目前下结论还尚早,“至少能多开发一种消费场景”“不试一试,怎么知道水有多深?”是不少书店掌门人的感慨。一些资深人士分析,实体书店上线外卖平台,最急迫的困难,还不在于卖出图书的数量和营收,毕竟“几大电商的价格优势在那摆着,难以掰手腕”,而是倒逼书业人重新梳理经营思维,转变商业策略,转向“社群服务”。“这就牵涉到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在书店线上对接、人员配备上做足准备,包括对书店内部流程的调整、整合,乃至‘再造’等,这些难点都有待攻克。”
编辑:许旸
图片:书店方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