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至5月8日,《召唤——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美术、摄影主题展》亮相。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蔓延,牵动了每一个人的心。为弘扬文艺作品的精神力量,展现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各行各业的精神风貌,更好地发挥文艺作品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的重要作用,此次展览经市委宣传部同意,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共同主办。这是全国及上海在全面复工复产复市以后的首个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大型实体展览。
展览共展出800余件作品,它们均是从以上海为主的一线抗疫勇士、文艺工作者及各界人士自发创作的13000余件视觉艺术作品中遴选而来的。其中美术作品250余件,摄影作品480余幅,民间艺术、雕塑、装置等形式的艺术作品70余件/组。所有作品均为原创新作,其中80%以上是第一次向公众亮相。
疫情就是“召唤”,
美术、摄影、民间艺术、书法、雕塑、装置、诗歌、影像等不同形式的“战疫”文艺作品集结展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举国同忧。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召唤,文艺工作者们纷纷以自己擅长的形式投身创作,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加油鼓劲,为坚持奋战的人们传递着温暖的力量。
在“召唤”这一共同主题下,此次展览将美术、摄影、民间艺术、书法、雕塑、装置、诗歌、影像等文艺形式有机融合起来,以不同形式、不同角度或展示疫情爆发、蔓延时的严峻态势,或描绘医疗卫生、建筑设备等专业救援队伍逆行赴鄂的无畏场面,或聚焦上海抗疫第一线医护、生产、运输、公安等部门的担当及志愿者、中外人士的大爱等。
20余位画家集体创作的《召唤》
一幅宽18米、高2.2米巨幅画作《召唤》,悬挂在了中华艺术宫五米层展厅最为醒目的位置。这是上海美协邀请老中青画家共同创作的巨幅美术综合材料作品,20余位画家日以继夜,每6米一组,分成3组在一周内集体创作完成,这也是目前为止国内最大的一幅以抗疫为主题的美术集体创作,全景式地再现抗疫一线人物群像。
展览的后记是著名诗人赵丽宏专门为主题展创作的诗歌《在春天回望》,深情讴歌了生命的可贵、人间的真爱、奉献的崇高,表达了温暖的春天已经如期返乡,生命的诗篇正在续写生生不息的篇章,期盼全球疫情早日结束,美好生活早日回归的愿望。
张培成《生命卫士》,中国画
上海青年书法家张丰连续18个小时创作,为展览呈上了宽4米、高3米的行书长卷六联幅《上海支援湖北医务人员英雄榜》,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韩天衡通宵创作,以引首章“医者仁心”向《英雄榜》上的1649位英雄致敬。
展览中还将集中呈现上海文艺界新创作的多媒体主题作品,如四格连环画抗疫故事影像、澎湃网抗疫一线八集视频、SMG抗疫记录片以及各艺术门类“云创作”“云演出”“云展示”等。
池振明《生死时速》,水彩画
不仅网罗此前刷屏的“战疫”佳作,
也汇聚名家新近出炉的震撼大作,并且线下线上形成互动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上海文艺界第一时间广泛行动,以文艺创作表达自己的心声,实现自己的担当。自大年夜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之际,上海美协、摄协、民协即通过网络发布了创作倡议。在上海美协主席郑辛遥以及一批上海美术中坚力量的示范下,漫画、版画、国画、油画等各画种画家上千人积极响应,创作了作品千余幅,网上推送25期;摄协主席雍和在疫情期间推出了一组反映上海防疫抗疫摄影作品,阅读量瞬时超过10万;上海摄影艺术工作者和一批一线医务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纷纷用相机和手机拍下身边人、身边事,创作摄影作品万余幅,网上推送31期;民协主席李守白及一大批上海民间文艺家创作了剪纸、农民画、吹塑、丝网等民间艺术作品。这批作品通过网络传播,引起热烈反响,在严峻的形势下,上海文艺界众志成城,声援一线,用文艺作品暖人、感人、鼓舞人。
孙志奎《军威国威》,油画
在此次展览中,人们不仅将一睹此前已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还将看到不少名家的新作、力作。例如,展出的4米以上巨幅作品就有10多件,均是上海美术界中青年优秀画家在短短的十几天时间里废寝忘食、不眠不休的创作成果,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汪家芳《巍巍中国情》,中国画
上海美协常务理事、中国画院画师汪家芳耗时三周完成的写意山水画《巍巍中国情》宽5米、高3.2米。画面满溢着生机与希望,将武汉、上海乃至全国的标志性景观、“战疫”语境融合在一起,青山绿水楼阁大厦郁郁葱葱。“疫情过后,又是一个春天。我想用这幅画抒写一种人文关怀,一种中国精神。”汪家芳告诉记者。
李守白父女《向心力·中国力量》,剪纸等综合材料
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守白父女新近创作了一幅特别的剪纸和油画相结合的四联画《向心力·中国力量》,整幅作品宽4米、高1.6米,以武汉地标黄鹤楼所置身的从暗到亮的天色变化,象征性地表现国内疫情渐渐被击退的这样一个值得铭记的过程。这也是剪纸这门“微艺术”的第一次“大手笔”。
罗陵君《逆行者》,油画
上海青年画家罗陵君创作的一幅近4米高的油画《逆行者》,顶天立地的画面,只有一位身着白色防护服的抗疫战士,在幽黑深邃的背景中格外出挑,俨然有了些雕塑的意味。罗陵君告诉记者,他并非想画疫情之下一位具象的“逆行者”,而是更想表现一种逆行的精神。超大的尺幅,使观者的仰望自然而然。
章祯玮《2020年3月》,油画
与此同时,上海市文联媒体中心和中华艺术宫还将开设线上展厅在线展示,作为展览的补充和延伸,让人们在防疫抗疫的特殊时期不出家门也能欣赏到精彩作品。
周圆《等你回来》,中国画
多角度、全景式再现自疫情爆发以来许许多多的感人画面,
定格勇敢与悲喜交织,牺牲与奉献共存的场景
展览特别展出了从摄影人、媒体记者、一线医护工作者、广大志愿者拍摄的照片中精选出来的作品,用影像和文字图说方式汇集成故事集,采用长卷的方式向观众缓缓道来,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
《落日余晖下的瞬间》,甘俊超摄
感动过太多网友的那幕“落日余晖下的身影”就在其中,一位80多岁的病人,一位20多岁的医生,抬头面向太阳的方向,金色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前方坦坦荡荡,身后的影子斜斜长长。人们还能看到医护工作者摘下口罩的笑容、干皱却美丽的手、在机场与亲人依依不舍的告别、对哇哇大哭的4岁女儿的抚慰……很多画面展示的是“逆行者”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以及发生的小故事,直接击中观众心头最柔软的部分。
《他们累了》,孙瑞英摄
两位“逆行”的“战地”摄影者——赖鑫琳、董天晔拍摄的作品在此次展览中第一次与公众见面。他们“逆行”近50天,发回各类新闻报道数十篇、拍摄珍贵照片数万张,真实地展示了上海援助武汉的医务工作者在一线救助病患的最珍贵、最感人的瞬间。赖鑫琳坦言:“2月7日随上海医疗队驰援武汉,在疫情的风暴中心,我每天跟随不同的医疗队深入武汉各处主要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病房,先后21次进入IUC重症病房、方舱医院等红色污染区拍摄,亲眼见证了医生抢救重症病患的惊险场面,以及医护人员精心护理病人的温馨画面,为上海医护工作者在前线的英勇奋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记录。这就是严峻疫情下上海摄影记者的责任与担当。”
《一线勇士》,董天晔摄
抗疫期间,上海文艺界积极投身抗疫,不仅投身抗疫题材创作,而且争当志愿者,加入抗疫保障工作,对于在此过程中涌现出的许多动人的小故事,展览也专门辟出版块予以呈现。比如童双春、王文娟等众多老一辈文艺家心系抗疫,童双春老师经济本不宽裕,却一下捐出了自己积蓄的3万元支持抗疫。
《护送》,司徒夏昊摄
展览多角度、全景式地再现了自疫情爆发以来许许多多的感人画面,展示在抗击疫情各阶段中看似短暂、实为久远,貌似平凡、却为难忘的瞬间,呈现那些勇敢与悲喜交织,牺牲与奉献共存的抗疫场景,映现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灾难的决心和信心,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真情和实感,创造美好、拥抱春天的愿望和期盼。
《春色满园关不住》,杨健正摄
作者:范昕
编辑:徐璐明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