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后《临川四梦》时代”,演什么?这是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这些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自2016年上海昆剧团率全国之先,一口气整理复排这四部作品后,该项目的海内外演出邀约就没有停过。但对于坐拥中国最多昆曲名家“大熊猫”和剧目累积的剧团,只想着“一招鲜吃遍天”显然不够。
尽管今年以来的演出计划受到疫情影响,但上海戏曲人在练功房的创排从未停歇。除了创排提高一系列原创作品之外,更集中挖掘整理了一批经典传统剧目。上昆已在今年启动“元曲四大家”经典打造工程,通过修复、整理、创作,将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大家的代表作陆续搬上舞台。谷好好透露:“如能在舞台呈现,这将是昆曲乃至戏曲舞台上绝无仅有的!”
上海京剧院原计划趁热打铁,将去年“新妆”亮相的《大唐贵妃》进一步扩大演出规模,并着手排演戏迷翘首以盼的海派京剧《七侠五义(下本)》,如今演出暂缓,但整理挖掘经典却不曾放松。为此,围绕青年人才培养的《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八仙过海》被及时排进日程。再看上海越剧院的经典复排计划,越剧《早春二月》《玉簪记》《白蛇传》《珍珠塔》等各流派优秀保留剧目都在其中。
对于经典的传承,再度被上海戏曲院团集中提上日程,这也被视为一种“再出发”——在回望经典的挖掘、整理和编创中,充分汲取养料、积累经验,以更扎实的态度投入原创作品的打造之中。
挖掘经典不是比速度,其中蕴含多方专业力量凝聚的匠心
挖掘经典不仅是传承戏曲艺术的根本,同样也是当下观众的迫切需求。“经典好戏是戏曲巩固观众群体、‘扩张势力范围’的‘硬通货’。”谷好好说。
上海昆剧团已经连续三年票房收入突破千万元——在2019年度市级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考核现场,这一成绩单令同行艳羡不已。傲人市场成绩背后,《临川四梦》、四本《长生殿》等品牌系列剧目功不可没。四年多来,正是以两组大体量经典为支点,撬开了昆曲在文化交流之外的国际商演市场,长尾效应持续凸显。同样,越剧《红楼梦》在过去两年依旧盛演不衰。
用这台看家戏,上海越剧院不仅“收复失地”、令一些西南地区时隔数十年再度响起“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还成功拓展越剧在新时代的传播版图。过去一年间,上越足迹北至内蒙古乌兰浩特,西至甘肃玉门,南至海南陵水,共吸引近10万人次观看演出。
因此,再推一个《临川四梦》《红楼梦》,无论对于上海戏曲品牌影响力,还是满足戏曲市场日渐多样的文化需求,都迫在眉睫。
虽说意义深远,但“元曲四大家”工程的创排难度远远超过《临川四梦》和四本《长生殿》。2016年,《临川四梦》只有《南柯梦记》一台戏重新创排。2017年的四本《长生殿》则是在2007年老艺术家整理创排的基础上传承而来。“元曲四大家”工程计划之中的《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墙头马上》四部剧,目前只有京昆大师俞振飞时代整理创排的《墙头马上》得到代代传承可以直接演出,其他几部元杂剧都几乎是“从零开始”。为此,上昆特别邀请王仁杰、罗怀臻、罗周重新整理了剧本。
不过,正是《临川四梦》和四本《长生殿》,让谷好好看到了大体量演出剧目在市场的强劲活力。也是这两部作品的成功,让昆曲人看到年轻观众对于文学性强的经典剧目,有着非常强烈的渴望。因而,团队选择迎难而上。“经典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经典的挖掘和传承,更需要我们以修复文物的工匠精神,认真细致打磨。”谷好好透露,上昆还将与故宫研究院等学术机构合作,围绕戏曲的演剧传统、历史沿革等展开深入研究,用博物馆式的严谨呈现,展现昆曲的深厚内涵与文学性。
2017年,上海京剧院的连台本京剧《七侠五义(上本)》整理复排。有着一甲子历史的海派京剧武戏,在戏迷圈“燃爆”,两年间还一路“打”入武汉、安庆等地的全国市场。尽管《七侠五义(下本)》复排将延期,但围绕如何打造当代观众喜闻乐见的海派武侠连台本剧目,早已纳入上京的攻关课题。对此,上京着手进一步研发和提升海派京剧特有的机关布景。影视特效满天飞的时代,京剧舞台上数十年前依靠武戏演员身手与机关配合带来的种种绝活,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观众。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透露,他们已经与同济大学新材料研发专家达成合作意向,为的是借用新材料新技术,为传统京剧绝活“加码”。
复排经典,是推动青年人才走向成熟的“加速器”
去年岁末,上音歌剧院与上海长江剧场在同一晚上演了两台年轻人的复排作品。一部是“昆四班”胡维露、罗晨雪挑梁的《玉簪记》,另一部是青年越剧演员杨婷娜和李旭丹的彩唱《春香传》。令观众惊喜的,是融入时代审美而不失传统写意的舞美布景,还有青年演员在表演与唱腔上的显著进步。
在业界,复排经典是公认的推动青年人才走向成熟的“加速器”。随着戏曲市场的回暖,青年戏曲人也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其坐等机遇,不如创造学习机会。为演好《春香传》,杨婷娜与李旭丹找到王文娟、钱惠丽和王志萍两代老师亲自指导。今年,同样得到“加速”成长机会的还有上海京剧院的杨扬、冯蕴,以及以上海越剧院王婉娜为代表的“越剧第十代”。她们或是入选第二届“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或是入选“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何以见证淬炼与成长?经典剧目将是助其从练功房走向聚光灯的重要依托。
据悉,上海沪剧院今年将以90后洪豆豆为主角,打造新版沪剧《江姐》。上海淮剧团将改编复排传统剧目《赵五娘》。上海评弹团的红色经典 《王孝和》、全本《四大美人》和《三盗芭蕉扇》等也将传至青年演员手中。
作者:黄启哲
编辑:苏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