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学子如何对话百年?《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传》等红色经典阅读如何与Z世代共情?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在青年一代中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份幸运,也是一份使命。”长三角高校大学生品读经典书评大赛在沪揭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师生座谈会同期举行,以《与一位战士同行——<马克思传>读书笔记》获一等奖的复旦大学2020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严顺说,读《马克思传》时其侧重点放在马克思的人格特征上,读到了一位实践中的战士、自由的捍卫者、伟大的革命家和坚定的批判者形象。
在严顺看来,青年读者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去,重新发现、重新认识这位伟大的战士,与马克思同行,“习得马克思的热忱、坚定,永远向前、朝气蓬勃、目光敏锐、孜孜不倦,牢记初心和使命。”华东师范大学张芊宇晨、上海大学严语等获奖年轻学子纷纷表示,在建党百年的重要时刻,更加坚定了初心,肩负起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使命。
“经典著作启迪思想、净化心灵、构建文明、推动进步,贯通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品读百年来抒发时代先声、引领时代前行的经典作品,是青年学子修身励志,传承文脉的必由之路。”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伟表示,今天我们对经典,不能漠然视之,也不能敬而远之,而是要不断地亲近它、研读它,把阅读经典作为学习知识、获取思想、砥砺品格、塑造自我的重要途径。
《对话百年:经典阅读中的红色力量》新书同期发布,集结了大赛40篇获奖文章,分为“思维与精神”“社会与个人”“历史与人文”三个篇章,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呈现青年人的阅读思考与使命担当。终审评委陈业新在征文中体会到了深深的人文情怀,评价这批文章选题广泛、视角新颖、思想深邃,有恰逢其时、对社会高度关注、对理论深入探索的亮点。业内期待,大赛进一步引领青年学子从红色经典阅读中汲取红色力量,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在开放式命题的语境中,不少青年学子选择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传》《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充分展现了青年与时代脉络相通的主流价值取向。”华东师范大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红亮认为,经典阅读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蕴含着历久弥新的哲思哲理、启人心智的精神指引,更在于始终与时代的脉络保持相通的节奏。希望青年大学生能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跨越时空的魅力。
在历史上,华东师大涌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翻译者、宣传者和信仰者——《资本论》译者郭大力,历经十年将这部伟大著作完整奉献给世人;中国翻译《杜林论》第一人吴亮平,毛泽东评价“其功不下于大禹治水”;大夏大学首任校长马君武,为中国介绍马克思著作书目第一人。当今年轻学子们赓续红色历史,在经典书目中重温历史,也是一种传承和敬意。
据悉,“品经典 读百年”长三角高校大学生品读经典书评大赛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自去年底发布以来,共计收到来自长三角地区54所高校逾1600件稿件,共评选一等奖作品3篇,二等奖作品6篇,三等奖作品9篇,优秀奖作品32篇。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