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小鹰
上个世纪40年代,作家王小鹰的父亲和母亲都在苏北根据地从事革命工作,在枪林弹雨中度过了战斗的青春岁月。
她的母亲被任命为中共淮安市委书记,她带领班子的同志们事先深入到淮安城周围的村庄发动群众,筹备军粮,组织担架队,积极开展革命工作。
她的父亲是新四军中的文艺工作者。他是一位画家,当过鲁艺工作团美术教授,也当过画报社的总编辑。她的父亲当年还主持整体设计并雕塑塔顶新四军战士像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
芦蒲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
2021年,王小鹰精心准备,构想酝酿了20年后,完成了长篇小说《纪念碑》,这是她致敬以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民族解放事业的新四军战士们。《纪念碑》发表于《收获》2021年夏卷。为了创作这部长篇,她多次到革命老区寻踪觅影,踏过父亲和母亲青春的脚印。她去了苏北根据地,写下了长篇散文《苏北行》,原载《收获》2015年第2期。以下内容节选自王小鹰的散文,标题为编者所加。
父亲的画作展现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王小鹰
我的父亲芦芒是在五十九岁那年突发脑溢血去世的。我在整理他的遗物时突然翻到了它们——那些从战争年代的炮火中幸存下来,保存了将近四十年之久的素描、速写和木刻。它们大都只有巴掌大小,纸页都已泛黄发脆。然而那笔触,那线条却仍是遒劲生动,膨胀着激情和蓬勃的生命力。
在漫长的战争岁月,父亲背着粗帆布制成的画夹,在行军的马背上,在激战后的弹坑旁,在宿营的老百姓的草屋中,稍有空暇,便掏出手指般长短的炭笔不停地画呀画呀。父亲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画作,得以保存下来的仅是其中一小部分。母亲当年用一只铁盒装着父亲的画稿,行军打仗,走到哪带到哪。每逢敌人大扫荡,便将铁盒埋入土中;敌人一走,再挖出来。而在十年动荡岁月中,父母是将一部分画稿藏在废弃的壁炉里,这才使它们幸免遭劫。
父亲画集封面上烫金的《芦芒画集》四个字是张爱萍将军的手迹。张爱萍将军是文武双全的儒将,一手字写得刚柔相济,神采奕奕。为父亲画集作序的是父亲的老上级李一氓和王阑西,共同战斗的经历使他们成了父亲艺术的知音。
画家芦芒,王小鹰的父亲
序中有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当年抗日战争中革命军民战斗生活的真实场景,都一一记载在芦芒同志的笔下。其实芦芒同志也是这些生活画面中的一员,他所画的不仅是他所看到的,而且有些也正是他所做的;他不仅在画别人,而且甚至可以说有时也在画他自己,创作与生活结合得那样紧密,几乎到了不可分离的地步,这些作品既是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美术珍品,也是一卷卷感人肺腑的革命历史回忆录……”
我经常阅读父亲的画册,跟随青年时代的父亲穿过皖南的崇山峻岭,然后渡长江过淮河,来到水网交织的苏北平原,辗转周折于江淮两岸、盐阜地区。一个在贫困和歧视中挣扎的青年,渴望光明,渴望有自由挥洒艺术才能的地方,一旦他投身于人民大众火热的斗争生活,呼吸到革命队伍中平等自由的空气,他心灵的枷锁解脱了,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艺术创作力便如火山爆发般迸溅出来。父亲这些诞生于战争年代的作品,技法纯净而精到,没有丝毫矫揉造作谄谀媚俗之态,也没有半点遮遮掩掩追逐名利之心,故而我以为它们是当之无愧可称作为艺术的。
我很喜欢画册中一帧陈毅将军的素描,惟妙惟肖画出了陈毅将军大敌当前却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安详自若的神态。这幅肖像父亲作于“皖南事变”之后,当时陈毅将军临危受命,刚刚就任新四军代军长。肖像在根据地的报纸上刊出,极大地鼓舞了新四军指战员和革命群众的斗志。
还有一幅《向敌人腹背进军》的木刻,创作于1941年。在仅10×7厘米窄小的画面上,展现了千军万马的气势。父亲以刀法娴熟而刚劲的线条疏密相间、阴阳相对,勾勒出狂风暴雨之夜,天地混沌,隐隐约约可见一支逶迤蜿蜒的队伍正急行军插向敌人的腹背。屏住气,仿佛能听到充溢天地间滚雷一般“蹋、蹋、蹋、答、答、答”,脚步声与马蹄声交织一片,感受到一种为了民族大义赴汤蹈火的昂扬斗志。当然,还有那帧父亲在硝烟弥漫的废墟上画下的《解放两淮重镇淮安城》,只有15×12厘米大小的画面上,黑沉沉的古城门轰隆隆地打开,我军将士的马队缓缓进城。城门两旁,老百姓箪食壶浆迎接子弟兵凯旋……
陈集战役(木刻)1942年
解放淮安战斗打响之前,他写下血书要求加入敢死队。他和战士们一起冲锋,冒着密集的炮火,攀着竹梯登上了淮安城头。战斗胜利后,他就坐在硝烟还未散尽的废墟上,用木炭笔如实记录下淮安人民热烈迎接子弟兵进城的盛况。这幅速写画在巴掌大的粗砺的纸上,却幸运地被保存下来,后来被收进了画册中。
王小鹰在一岁多时与父母在苏北解放区
我父亲从小就酷爱艺术,十几岁就在报刊上发表画作补贴家用。后来他替人抄笔记,管理图书,从而得以免费进入新华艺专进修画业,得到了正规的西洋绘画基本功训练。抗战爆发后,民族存亡之际,父亲只身离家投身抗日队伍。母亲说,那时候,苏北根据地的老百姓,老老少少都唤他“小胡子画家”。由他作词的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我们年轻人有颗火热的心》等,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作者:王雪瑛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