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于小陆家嘴黄金C位新鲜启幕的浦东美术馆刷屏网络,成为魔都新晋网红打卡地。
“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蔡国强:远行与归来”等同时亮相的四大开馆展甚是拉风。
然而,你可知道,由法国知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奖得主让·努维尔操刀设计的这座美术馆,其建筑本身就是一件最为惊艳的艺术品,值得人们慢慢走进,细细赏味。
远远望去,浦东美术馆沉静而含蓄。这样的外观似乎不那么让·努维尔,不那么具有视觉张力。
而事实上,这里正是藏着让·努维尔的独到考量。
让·努维尔坦言城市中从不缺少标志性建筑物。经常被镜头捕捉的它们,当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但经过大量研究,他认为浦东美术馆这座建筑应该从属于它所在的领地、从属于黄浦江,而非参与到上海城市天际线的竞争中去。
“我选择将美术馆所处的领地视作一整块白花岗岩,将美术馆在这块岩体上雕琢出来。这块岩体延伸至江边,和水平面平行的步道相连,与水面成排的船只相映成彰。”
在浦东美术馆,让·努维尔意欲实现其“领地”概念的构想。
几年前他参与竞投浦东美术馆项目时,仅用了5秒钟就做出决定。这是基于浦东美术馆所在位置而做出的,用他的话说,那是“诗歌般的地理位置”。
让·努维尔想用这座美术馆激活一整片区域。因而,浦东美术馆在他的设计中成了一座有着宽广边界的街区式美术馆。
并非抵达美术馆主入口,而是当你踏上东方明珠门前铺着白色地砖的公共艺术花园时,踏上滨江沿岸白色基座的观景平台的时,就已进入艺术的领地,浦东美术馆的领地,感受到艺术的气息——这样的美术馆全球罕见。
53米廊桥自美术馆二层延伸而出,直达陆家嘴滨江步道亲水平台。
让·努维尔认为,诗意的维度在浦东美术馆的表达中尤为重要。建筑与艺术在对话中永存,艺术与诗性在建筑中不断打磨彼此的意义。因此,他的设计理念贯穿在建筑的每一根线条、每一处空间、每一个细节中。
堪称一件精巧艺术品的,不仅仅是建筑外形,还包括大有玄机的建筑内部,一切为了更好地承载艺术品,一切为了以观众为中心。
浦东美术馆共有13个“白盒子”展厅。看似简单,其实隐含着非常精密的设计,需要把温度、湿度、进出风口、各类灯光多媒体管线、消防安防管线等整合在一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标志性的两处特殊展示空间。
其中一处,是34米高、长宽均为17米的中央展厅,贯通地下一层至地上四层。
如此非常规“巨型”空间在国内展馆实属罕见。它也因而被称之为X空间,寓意着能在艺术家的奇思妙想下衍生出无限可能。
就是在这个X空间,蔡国强此次因地制宜地打造了奇观装置《与未知的相遇》。
另一处则是美术馆西侧面向外滩的两个镜厅,基底长53米、宽5.2米。
两处空间内都安置了整面高反光的LED屏幕,设计理念取自艺术家杜尚在其作品《大玻璃》中所提出的“第四维度”。
镜厅本身构成了两方狭长的展示空间,可以安放装置艺术作品、展示多媒体艺术作品,而高透的镜面也能完美倒映出黄浦江对岸外滩的景象。
众所周知,让·努维尔是光影大师。
“出品”过阿布扎比卢浮宫博物馆的他,频频将光线化为一种基础的材料,用到极致,而浦东美术馆正可谓这一理念的鲜活载体,其形态随时由光线的四时变幻而各异。
浦东美术馆的室内光设计,采用自然光与人工光相结合的方式。
人工光源的布置,以现代艺术杰出代表的马列维奇经典几何线条为灵感主题,同时满足照明和几何阵列美感的体现。
在自然光源的营造上,让·努维尔还大量采用了他标志性的“框景”手法。在建筑内部,从不同视角可以看见室外陆家嘴或外滩的景致。
让·努维尔指出:“策展人可以选择使用天光,也可以弃之不用,这是艺术家们的创作和展示自由,但我身为建筑师,要做的是为他们创造一种可能性。”
让·努维尔总是在设计不同的建筑,从不使用相似的语汇。
但他也强调:“我的设计态度从未改变,我关心的价值从未改变,建筑是时代的缩影,这是我对建筑的定义。”
让·努维尔希望浦东美术馆可以成为一张邀请函,给每个对艺术感兴趣的人多一个理由来到上海。
作者:范昕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