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为生活添了灵性与灵感。袅袅烟火里香味幽幽,传递出中华传统智慧的生活理念,在高速运转的当代犹如一味心灵良药,帮助都市人找寻陶渊明笔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美好生活。
“香意喻美好,香文化本身具有人文性和物质性。雅俗共赏的特性,让香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也需开拓创新与新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相结合,令人们邂逅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绽放、融入当代生活美学的新可能。”随着更多观众、爱好者和年轻艺术家将视线投向经久不衰的香文化,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香文化专委会在沪成立,“申香杯”香事用具精品展免费向公众开放,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学者仲富兰如是道来。
香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很早就有了香草祭祀、辟邪的传统和记载。多少先人曾虔诚地点香祈福,给心灵带来慰藉,香也因中国文化赋予的种种意象,别具韵味。《全唐诗》中对香炉的描写很多,如“沉烟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却对香炉闲诵经,春泉漱玉寒冷冷”;唐代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千古流传,紫烟氤氲,飞流奔腾,展示了盛唐气象和时人对香炉的偏爱之情。
在学习与创作中弥漫袅袅香烟,使人心平气静,精神舒缓,创造出宁静致远的出尘气质。赏花抚琴、饮酒作诗、独坐忧思都需焚香,文人士子对“香文化”的喜爱不限于在使用上,还会参与到对香炉的设计创造中,并不断研究香料配比、研究新式焚香方法等。系列香事用具不仅仅是生活用品,更包含了古人精神价值追求。
如果说香的最终形态是“无”,而这“无”就在香炉的“有”中,成为中国传统阴阳理念的形象化展示。人们已无法知道西汉未央宫究竟是什么味道,却能看到仙山层叠的“博山炉”;人们也难以探究明代故宫里用的什么香,却不禁赞叹留下来的“宣德炉”。
据悉,大会由虹口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会、上海长宁民俗文化中心等支持。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耿鸿民指出,作为目前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最年轻的专业委员会,香文化专委会发展空间广阔,有助于更广泛集聚人才,进一步弘扬中国香文化,展现文化自信,搭建专业的沟通交流平台,助力提升城市精神品格等。香文化专委会主任吴清谈到,专委会将依托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平台优势,汇聚能工巧匠,让工艺美术与香文化紧密融合,打造更多时代精品。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