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巴黎圣母院今天仍然是巍峨壮丽的建筑,然而,尽管它风韵依旧不减当年,我们还是很难不喟然长叹,很难不痛心疾首,看见时间和人同时对这可敬的丰碑给予无尽损毁和肢解。”——1831年,维克多·雨果在《巴黎圣母院》写下这样的句子。
190多年后,这座建筑在上海黄浦江畔“复活”——正在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巴黎圣母院全球首个增强现实感沉浸式展览,以2019年巴黎圣母院的意外失火拉开序幕,带领观众回溯至850年前的遥远时光,再现大教堂所见证的历史变迁。从昔日圣母院第一块奠基石被铺下、到拿破仑一世加冕仪式,再到今天的修缮现场……在这座“数字孪生”的巴黎圣母院里,观众可通过视频解说、全景观览、互动游戏等交互方式,沉浸式探索重大历史瞬间、建筑工艺细节和兴建修缮场景,以另一种方式解锁文学经典和地标建筑的文明之美。
今天,上海译文出版社“插图珍藏本世界文学名著”系列最新出版的《巴黎圣母院》在展览现场首发。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沙龙,带人们“在黄浦江畔与巴黎圣母院浪漫邂逅”。
《巴黎圣母院》插图珍藏本采用布面函套,封面金属花窗利用金属浇铸工艺、3D打印技术复刻巴黎圣母院主花窗的造型和神韵。书中约百幅插图来自一本法国古董书,运用艺术品级制版工艺放大15倍对原画摄入,再进行描图调色,力求还原原画细节,线条丝丝入扣。
沙龙现场,艺术脱口秀创始人、策展人罗依尔,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张智对谈,带领读者深入走进巴黎圣母院的世界。
“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一座石头堆造的哥特式教堂,同样承载了法兰西的文明与历史。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提到‘建筑艺术是人类伟大的书面语言,一切人类思想在这部巨书中都有它的一页’。他曾经担心印刷术会扼杀建筑这种艺术,不过在当时这部小说最终推动了巴黎圣母院的修缮工作。时至今日,对巴黎圣母院的再次修缮也仍在继续中,相信这座承载着丰富历史的建筑将来焕发新生机。正如每一次用崭新版本推出《巴黎圣母院》,用我们的想象力将这部不朽巨著再次带到读者手中。“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黄昱宁介绍,插图珍藏系列将出色译本结合作品历史背景、思想主旨,赋予它独一无二的外表。
“巴黎圣母院自12世纪开始建造,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竣工。发生在巴黎圣母院中的故事,包括大仲马小说《玛戈王后》主人公玛戈王后与亨利四世婚礼,也包括拿破仑加冕仪式等。历史建筑不可能一成不变,经过毁坏、修复、改造、增建的巴黎圣母院,它遭受的破坏也是构成现在形象的力量之一。对历史建筑而言,今天的人们就是未来历史的参与者。”张智谈到,巴黎圣母院是中世纪文化的一个典型符号之一,这座哥特式建筑也体现了当时的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黑暗时期,而是文化转折的时期,到了文艺复兴的时候,让古典文明和基督教文明重新结合起来的过程。
雨果笔下《巴黎圣母院》是一个关于美与丑、善与恶的故事,此后改编为电影、舞台剧等多种形式。汤惟杰坦言,多次重温小说,反而对此前关注电影情节时会略过的建筑和城市变化章节更为入迷,对自己生活的城市也有了新的理解。“可能雨果在法文或者整个欧洲文学写作里开启了一种新的模式,他用文学的方式赋予一个城市、一座建筑特殊的生命。”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宣晶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