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作家协会首届《静·安》文学奖近期揭晓,12位获奖者作品,从城市建筑、风土人情、马路历史、生活冷暖等角度切入,书写他们眼中的文学上海,为城市叙事增添别样色彩、打开了新空间。
7类奖项12篇获奖作品中,小说2人,散文2人,诗歌2人,地图3人,热点1人,异域1人,特辑1人。这背后也体现了杂志将文学情怀与城市抒写相结合,坚持纯文学品位和现代都市格调的风格。
比如,2022年夏季号编发“疫情启示录”专辑,集中刊登会员在疫情生活中敏锐的发现、独特的思考与美好的信念,反响不俗;“地图”栏目积累着静安元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其中既有名家之作,也刊登本区会员优秀作品。“越家园也越国际,越细腻也越深厚。”这是《静·安》的目标。
“文学内部的温度依然存在,依然有那么多人热爱着文学,追求着理想。”正如静安作协主席、《静·安》杂志主编殷健灵所说,静安区作家协会将秉持文学理想,继续为广大民间写作者提供成长的土壤和发展的平台。城市文化需要优秀的写作者,写作者也需要耕耘在熟悉的土壤,保持对文学的敬畏,放飞心灵与思想。
据悉,静安区作家协会成立于2021年5月,截至目前吸纳会员140名,同年9月,静安作协成立《静·安》编委会,设立编辑部,并推出纯文学季刊《静·安》,每季一期,一年四期。
<<<延伸阅读·获奖作品简评
地图:
王安诺《两代人在愚谷邨度过的岁月》(2022年夏季号):
两代作家在愚谷邨的生活,文风朴素细腻,充满时代特色,亲情在沧桑中铭心刻骨。
北路溜溜(吴斐) 《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2022年秋季号):
陕西北路全景式描绘,将历史探寻与价值剖析融为一体,新闻性、趣味性与文学性兼具。
李榕樟《我的233米故乡》(2022年冬季号):
短短一条路,却纵横开拓,深聚作者对故土的热爱,大俗大雅,尽显才力。
小说:
彭瑞高 《真迹》 (2022年秋季号):
文物世家的一段今古传奇。现实主义笔法宝刀不老,厚重深沉、直面风雨,又明朗诙谐、生机盎然。
三三 (李珊珊)《小楼昨夜又东风》(2022年冬季号):
一位大明星与普通家庭之间的往来。流年中微小的乖谬、刺痛的伤害与沉默的体谅,为城市的沧桑风华留下一道弧光。作者文笔老道而文心至真,呈现了跨越代际之间最接近的对视。
散文:
disc(胡颖迪)《八月》(创刊号):
作者用平淡笔触捕捉生活中的微光。生命中那些绕不开的苦痛,淡淡写来,反而令人印象深刻,上佳语感显示着年轻作者的文学潜力;
严柳晴 《老父亲》(2022年冬季号):
文章写了城乡二元世界中,小家庭的命运摇摆,两代人的悲欢离合,在时代背景中交叉。书写平实、温煦。
诗歌:
张烨《张烨的诗》(创刊号) :
作者的诗歌在格局、观念、题材、风格、意境等方面呈现出现代性与多样性,善于将日常经验升华为审美经验,以精准的语言、丰富的意象使诗作呈现动人力量。
刘敦《想象如此宽广(组诗)》(2022年秋季号):
为了消解喧嚣与生活的紧张关系,诗人凭借语言的听觉、视觉来构建他想象中的宽广,词语的丰富质地,以及水手的特性,带读者驶向港口、岛屿和海燕。
热点:
沈轶伦《苏州河什么都知道》 (2022年冬季号):
充满文学张力的叙述,使得苏州河成为丰厚立体的形象。细节、数据、年代、人物,作者精心挖掘、果断铺排,气势非凡。
异域:
余云《在冬天》(2022年春季号):
加拿大奇异的冷冬,作者亲历的经验中不时穿插文学经典中的冬天描叙,自然绝境,人性深渊,在极具张力的文本中,作者的探寻给人超乎寻常的感受。
疫情启示录(特辑):
江砚 (李天扬)《封城杂事诗》(2022年夏季号):
四五月,诗记事,简含丰,趣与理,创独家,意味长。
作者:主办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