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史家切斯瓦夫·米沃什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对他的授奖词中说:“以毫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类在剧烈冲突世界中的赤裸状态。”同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布罗茨基称他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诗人希尼称米沃什“具有直抵问题核心并径直作出回答的天赋。”
《旧金山海湾景象》
[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 著
胡 桑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旧金山海湾景象》是米沃什出版于1969年的散文集,是作者定居美国,执教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十年的观察与随想。这本非常私人的书,开启一段通向自我之旅,这本书见证了他在美国生活、工作、写作的最初心路历程。这本风格独异的散文集既带有自传成分,同时也是对加州历史及风物的哲理沉思。散文也是米沃什获得世界声誉乃至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推力。
瑞典学院院士拉尔斯·吉伦斯坦在致辞中说:“由于坚持要求艺术的诚实和人的自由,1951年,他离开波兰,定居巴黎,做一名自由作家。在外在和内在的意义上,他都是一个被流放的作家。米沃什从波兰到法国,最后定居美国,米沃什移民的经历,与跌宕起伏20世纪历史也互为隐喻。于是这本《旧金山海湾景象》既有关他所在时代的宏大全景,同时也是他刻画内心肖像的私人自白。
>>内文选读:
从波兰到法国,再到美国
我没有在1960年直接移居到美国,而是从法国移居而来,在动身离开波兰后,我在法国居住了十年。我与法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风景的细节中,在古老而狭窄的街道上,在树木繁茂的山谷里,我经常找到故土立陶宛的记忆。不幸的是,法国不可能是我的家,理由不仅是个人的,而且也预示了似乎属于一种新的移民,即“人才移民”的典型特征。所以,我对美国的看法不仅是被我对欧洲东部地区的记忆熏染,也被我长期留居其间的欧洲西半部分熏染。
在特定国家的历史存在中可以观察到某种永久不变的特征——我们可以称之为通过变化而获得的持续性原则,通过持续性而获得变化原则。在西欧,持续性如此强烈,以至于19世纪的结构似乎保持不变。那些选择残酷的生存斗争作为主题的作家——巴尔扎克、狄更斯、左拉——今天也许和他们涌现出来的时候一样不怎么过时。马克·吐温或厄普顿·辛克莱笔下的美国不再存在,但法国,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巴尔扎克笔下的法国;然而,即使在19世纪,欧美资本主义也不尽相同。在美国,人与人的暴力冲突发生在表面,在公开场合。在欧洲,暴力变得形式化,与几个世纪以来神圣化的阶级分裂相结合;它被内化,变得根深蒂固或被烤融到内部,如果人们可以使用这样的表达。美国的资本主义建立在大胆、机智、慷慨、浪费之上,欧洲的资本主义建立在一个强大的激情——吝啬之上。这些模式仍然存在,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庞大而崭新的经济领域,适应了那些我们越接近21世纪时就变得越来越明显的需求:大学、研究机构、实验室构成的领域,给它们投资了数十亿美元。西欧没有产生任何类似的东西,在这里,教育一直是为少量精英所独占的东西。在美国,私人资本的挥霍使得开端成为可能;在下一阶段,加入了来自税收的资金。在欧洲,资本的吝啬有效地阻止了为这一新领域奠定基础,并且,政府财政是否能够克服日益扩大的差距是令人怀疑的。
我在西欧生活的所有年月里,甚至没有收到一份来自任何知识传播机构的聘用通知。的确如此,我的领域,斯拉夫文学,和异国有关。然而,在一片至少有一半被斯拉夫人民占据的大陆上,人们竟然如此认为,我们可以从这样的事实中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我在法国的许多年里,我遇到的所有真正的聪明人物都是欧洲同盟主义者。他们相信,只有少量强国的政治和经济统一才可以与美国和俄罗斯构成任何形式的平衡力量。他们遇到的阻力,导致他们的计划实施得非常缓慢、三心二意,此种阻力在我看来,是由同样的狭隘精神造成的,这种狭隘精神拒绝承认我的资质,认为它是多余的,只是因为我是一个从栅栏另一边新来的人。因为,即使斯拉夫区域超出了计划中的同盟的疆域,任何具有广度和远见的思维都不会忽视它最近的邻居。它似乎是对欧洲的生存意志的削弱——作为历史的主体而生存。相反,人们却心照不宣地默许成为受美国势力保护对象的角色。我不禁想到,当戴高乐宣称“从欧洲到乌拉尔”时,我感到自己是多余的;我实在不能认真对待他。
(节选自《旧金山海湾景象》,小标题系编者所加)
作者:切斯瓦夫·米沃什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